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伊比利亞半島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停電事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主要城市如馬德里、巴塞隆納和里斯本陷入黑暗,甚至波及法國南部部分地區,影響了約6000萬人。這次停電不僅導致交通癱瘓和通信中斷,還迫使許多醫院啟用備用發電機維持運行。此次事件被認為是歐洲近20年來最嚴重的電力中斷之一,暴露出歐洲能源系統在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脆弱性和安全隱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能源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初步調查,此次停電的直接原因是電力供應的突然大幅下降。事故當天中午,西班牙電網在短短5秒內失去了15吉瓦的發電能力,相當於當時全國電力需求的60%。如此大規模的供電驟減超出了歐洲電網設計的應對範圍,導致西法之間的跨境輸電聯絡線跳閘斷開。伊比利亞半島電力系統因此與歐洲主網脫離同步,內部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最終導致電壓崩潰並全面停電。
目前,相關部門仍在調查供電驟降的深層原因,但已初步排除了網絡攻擊和極端天氣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停電發生在西班牙剛剛慶祝其國家電網首次在工作日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的6天後,引發了輿論對歐洲能源轉型穩定性和可行性的質疑。
近年來,西班牙和葡萄牙大力推進能源轉型,電力供應中清潔能源占比屢創新高。2024年,兩國發電量中超過56%來自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水力等,若加上核能,兩國合計約82%的電力已實現清潔化。高比例的風能和太陽能讓伊比利亞半島成為歐洲綠色能源的先行者之一,但也對電力系統的穩定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弱慣量特性使電網更易受到擾動。風電機組和光伏逆變器並不像傳統燃煤、燃氣機組那樣可以通過大型旋轉機械提供系統慣性,一旦電網受到衝擊,頻率變化更容易脫離控制。高比例可變能源帶來的次秒級穩定性運維挑戰,若缺乏相應的靈活調節資源來平衡,當風能或光能發電機出力驟增驟降時,電網就可能出現電壓或頻率超限。
當前,西班牙電力系統的儲能和備用調節能力相對不足,抽水蓄能電站和電池等儲能裝機僅占總裝機容量的約2.65%。這一比例偏低意味著當可再生能源輸出大幅波動時,系統內可以迅速調配的儲能緩衝非常有限。
本次停電事故還凸顯了歐洲電力網際網路的薄弱性。西班牙和葡萄牙電網彼此緊密相連,但受制於庇里牛斯山脈地理障礙,與歐洲大陸的跨國聯絡相對有限。多年來,西葡電網與法國等鄰國僅有少數幾條輸電通道相連,總互聯容量僅有約3977兆瓦,約占西班牙裝機容量的3%,這一水平遠低於歐盟能源和氣候變化政策框架中設定的2030年達到15%的目標。
伊比利亞半島在歐洲電網中幾乎相當於一個「能源孤島」——平時兩國電力基本自給自足,但遇到危機時則難以從歐洲大陸獲得足夠支援。這次停電事故中,西班牙—法國跨境聯絡線的故障使伊比利亞半島電網瞬間與歐洲其他地區隔絕,失去了外部電力支援的緩衝。當內部平衡被打破時,孤立的半島電網只能獨自承受衝擊,因而更容易全面崩潰。
西葡停電事故暴露出歐洲能源轉型過程中潛在的結構性風險,同時也為歐洲能源系統敲響警鐘。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風險挑戰,歐洲各國正大力推動從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電力系統正經歷百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架構轉變:由以集中、可控的化石能源電廠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分散、難以精確調控的風能和太陽能為主。
然而,這種轉型雖清潔環保,但在過渡期難以確保其「可靠性」。歐盟已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法定目標從32%提高到至少42.5%,這意味著未來幾年,歐洲需要比過去加倍地增加風電、光伏裝機和產量。如果電網基礎設施、調度策略和市場機制無法同步演進,那麼能源結構的巨變可能埋下系統性風險隱患。
總結
伊比利亞半島的停電事故是對高比例清潔能源電網的一次壓力測試,提醒人們在追求氣候目標的同時不可忽視供電安全。只有同步推進電網現代化、儲能布局和歐洲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歐洲才能在實現氣候目標的同時確保不再發生如此大規模的供電中斷,真正做到能源清潔轉型與能源安全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