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廣州市生態環境局近日發布《關於劃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徵求意見稿)》,計劃在全市範圍內實施高排放工程機械和場內機械禁用措施。這一舉措旨在通過嚴格限制污染物源頭,推動工程領域向清潔能源轉型,為城市空氣品質改善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挖掘機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根據《通告》內容,廣州市行政區域將全面禁止使用不符合環保標準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目標涵蓋挖掘機、推土機等工程機械,以及港口作業設備、林業園林機械和機場地勤服務設施等12類機械類型。重點針對柴油發動機排放不達標或存在可見黑煙現象的老舊設備,要求所有在用機械必須滿足國Ⅲ及以上排放標準。
政策明確將兩類機械納入管控範疇:一是未達到國家第三階段(國Ⅲ)排放標準的燃油動力機械;二是實際運行中排氣煙度超過《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排氣煙度限值及測量方法》(GB368862018)Ⅲ類限值要求,或存在明顯可視污染物排放的設備。這一雙重要求既考慮了技術標準也關注實際使用狀態。
禁用區域內同步推行綠色轉型政策,通過稅收優惠和技術支持等措施,引導企業優先選用電動叉車、氫能驅動起重機等零排放設備。此舉不僅降低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還將推動本地工程機械製造產業向新能源方向升級,形成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重提升。
違反禁令在禁止區域內使用高排放機械的企業和個人,將面臨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監管部門將通過現場檢測、遠程監控系統和市民舉報等多渠道加強監管,對超標排放行為實施嚴格處罰,保障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目標的實現。
該通告標誌著廣州市在移動源污染治理領域邁出關鍵一步,通過劃定全域禁用區與技術標準雙管齊下,既控制了施工環節的主要污染物來源,也為全國城市探索工程機械減排提供了可複製的管理範式。隨著清潔能源設備的普及應用,預計每年可減少數萬噸柴油尾氣排放,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