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來,我國汽車產業持續釋放發展動能。截至2025年5月11日,全國累計補貼申請量已突破千萬份,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共振效應顯著顯現。新能源車占比超半數的置換結構、報廢回收量同比激增65%等數據,勾勒出消費市場綠色轉型加速的清晰軌跡。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自政策實施以來,累計1000萬份補貼申請印證了其強勁帶動作用。2025年前四個月國內乘用車零售量達687.2萬輛,同比增長7.9%。其中4月重點監測的汽車類銷售額實現同比正增長1.9%,顯示市場復甦態勢穩固。政策通過"報廢更新""置換更新"雙軌機制撬動消費,僅今年前五個月已受理322.5萬份申請,包括103.5萬輛直接報廢和219萬輛以舊換新交易。
政策實施期間的結構化特徵凸顯綠色轉型方向。數據顯示,2025年至今的汽車置換中,新能源車型占比突破53%。前四個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達332.4萬輛,同比增長35.7%,市場滲透率升至48.4%,較上年全年提升0.8個百分點。這種結構性變化既反映政策引導成效,也印證消費者對智能環保出行方式的強烈需求。
報廢汽車回收量呈現爆發式增長,2025年前四個月已達276.7萬輛,同比增長65%。這一數據不僅體現政策推動下的舊車退出效率提升,更標誌著我國在構建循環經濟體系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規範化的拆解處理和零部件再利用,有效緩解了資源消耗壓力,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從政策實施效果看,以舊換新已形成"消費提振結構優化循環提升"的良性閉環。在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的關鍵節點上,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形成共振效應。隨著報廢汽車回收網絡不斷完善和綠色消費理念深化,汽車產業正朝著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轉型升級,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該政策實施兩年來,通過系統性制度設計激活了超千萬輛汽車的更新需求,在促進消費升級的同時加速行業向新能源智能化轉型。市場數據顯示的顯著增長曲線表明,這種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同頻共振效應將持續釋放,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