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藥品 資訊詳情
川普新政劍指美國天價處方藥:全球最低價政策引發市場震盪
 處方藥 2025-05-12 23:18:07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5月12日,美國總統宣布將簽署行政命令,要求通過「最惠國」政策錨定全球最低處方藥價格,目標使藥品成本降低30%80%。這一舉措直接衝擊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創新藥企股價,並引發了對美國醫療定價體系的深度討論。儘管政策細節尚未明確,但其提出的極端降價目標已引發市場對行業生態鏈及跨國藥企戰略布局的廣泛擔憂。

  一、政策突襲:處方藥價格改革震動全球資本市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處方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川普政府計劃將美國醫保支付標準與全球最低價直接掛鉤,這一舉措打破了此前僅參考OECD國家定價的傳統框架。數據顯示,2022年美國品牌處方藥價格是其他主要已開發國家的2.56倍,PD1抗癌藥、罕見病藥物等高價品種成為政策重點調控對象。受此消息影響,A股與港股創新藥板塊集體下挫,百濟神州等企業股價應聲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曾在2020年提出類似行政令但遭法院否決,此次表態被視為其延續前序改革的試探性動作。

  二、利益鏈解構:美國處方藥高價背後的複雜生態

  美國處方藥價格形成涉及多方利益交織,核心環節包括藥品製造商、流通商、藥店、醫藥福利管理組織(PBM)及支付方。以年銷售額占比達75%的三大頭部PBM為例,其通過掌控處方集准入和藥品順位,與藥企達成不透明的價格協議。統計顯示,美國處方藥存在顯著標價虛高現象:2023年藥物標籤價(WAC)規模9100億美元,而企業實際淨收入僅4300億美元,中間差額被用於流通環節的折扣返利分配。這種複雜的利益綁定機制,使得政府直接干預面臨巨大阻力。

  三、調控困境:聯邦議價權局限與價格傳導效應

  儘管《通脹削減法案》賦予醫保局(CMS)對Medicare/Medicaid渠道藥品的談判權,但其僅覆蓋美國57%的藥物支出。以2024年首批談判結果為例,表面降價63%的實際淨價降幅不足20%,藥企通過調整流通環節收益輕鬆抵消政策衝擊。分析指出,若新政將議價範圍擴展至商業保險領域,可能迫使跨國企業重構全球定價模型——例如某PD1藥物在美國的標價是我國的10倍,若強制降價需重新平衡國際市場利潤空間。

  四、中國市場連鎖反應:出海戰略與研發模式再評估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醫藥市場,其2023年貢獻了諾和諾德59%、葛蘭素史克52%的核心收入。中國創新藥企如百濟神州更依賴美國市場(2024Q1占比超50%),股價波動直接反映投資者對其海外收益的擔憂。行業觀點認為,若新政落地可能倒逼企業調整BD策略——或轉向成本更低的研發外包服務,推動全球CRO產業向中國轉移。但也有分析指出,政策不確定性將加劇資本對創新藥估值模型的重構,需警惕研發投入與商業回報失衡風險。

  結語:政策迷霧下的行業變局

  川普的「最惠國」政策雖以降低醫療支出為目標,但其路徑依賴與利益博弈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美國處方藥市場涉及多方複雜生態,單純的價格錨定難以解決根本矛盾,反而可能引發跨國企業全球定價策略的連鎖調整。對於中國創新藥企而言,既要警惕短期股價波動風險,更要關注長期政策導向帶來的研發方向、出海路徑及商業模式變革,在變局中尋找破局機遇。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處方藥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