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藥品 資訊詳情
藥品價格改革遭遇市場考驗:白宮新政難改行業格局
 藥品 2025-05-13 11:18:0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總統近期簽署了一項旨在降低處方藥價格的行政令,宣稱要通過與已開發國家對標實現「最惠國定價」,並預計藥價將大幅下降。然而,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平淡,美股製藥板塊多數走高,顯示出市場對政策實際效果存疑。

  一、行政令內容與目標:以「最惠國」為錨點的降價策略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藥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地時間5月12日,美國政府正式簽署降低處方藥價格的行政令,要求製藥公司向美國市場提供與其他已開發國家同等或更低的價格,即所謂的「最惠國定價」。政策核心是將美國的藥品價格與全球主要國家進行對標,並設定30天內實現降價目標。川普稱此舉可使部分藥品價格下降59%90%,但未明確具體執行細則,僅要求製藥商在短期內展示「重大進展」,否則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二、市場反應:美股藥企股價逆勢上揚

  儘管政策宣稱將大幅降低藥價,美股製藥板塊卻呈現反向走勢。包括莫德納(Moderna)、默沙東在內的頭部企業收盤漲幅超5%,輝瑞、安進等漲逾3%。國產藥企在美上市的百濟神州、再鼎醫藥雖盤中波動,但最終收漲或跌幅有限。市場分析認為,投資者對政策細節缺失及執行難度持謹慎樂觀態度,短期內未動搖行業信心。

  三、執行障礙:法律限制與談判機制缺位

  行業觀察者指出,美國現行法律禁止政府直接與藥企進行價格談判,僅通過《通脹削減法案》(IRA)允許每年協商15種藥品的價格,並要求藥價漲幅超過通脹的部分需以罰款形式返還。然而,多數高價藥物仍受藥品福利管理公司(PBM)主導的市場化定價機制影響,政策工具的局限性或導致行政令難以落地。

  四、減肥藥成焦點:GLP1類藥物面臨降價壓力

  白宮特別強調將優先關注價格差異最大的高支出藥品類別,其中GLP1受體激動劑(如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因在美國售價遠高於歐洲成為潛在目標。一位用戶稱,在倫敦購買該藥需88美元,而在紐約卻達1300美元,這一案例凸顯了跨市場定價差異。儘管相關企業股價盤中波動,但收盤表現仍趨於平穩。

  五、製藥企業的立場與回應:支持公平但強調中介角色

  部分藥企表示認可「最惠國」理念,但強調美國醫療體系內的中介機構(如PBM)需降低利潤占比才能實現目標。某跨國企業指出,當前定價機制複雜,政府直接干預可能面臨法律挑戰,政策效果或受限於行業協商意願。

  六、政策前景展望:爭議與不確定性並存

  分析人士認為,行政令更多是政治表態而非實質性改革。類似川普任內提出的藥價談判提議曾因法律障礙擱淺,此次政策同樣缺乏強制執行手段。某分析師指出,「最惠國定價」可能僅停留在紙面,實際降價需依賴藥企自願調整,而當前市場反應已顯示投資者對其可持續性持懷疑態度。

  總結:改革目標與落地困境並存

  儘管白宮行政令試圖重塑美國藥品定價體系,並以「最惠國」為口號推動降價,但法律限制、談判機制缺位及市場博弈使得政策效果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藥企股價的逆勢上漲反映出資本市場對短期影響有限的認知,而長期來看,若缺乏強制性工具或跨國家合作,單純依靠行政指令恐難撼動行業格局。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藥品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