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廣州市於5月14日正式發布《關於促進養老金融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創新雙輪驅動,加速完善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體系。該文件聚焦產品供給、機構賦能和制度優化三大方向,旨在滿足市民多樣化養老資金管理需求,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養老金融標杆城市奠定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養老金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廣州市明確提出要擴大具有養老屬性的基金、理財、儲蓄及保險產品的覆蓋範圍。政策鼓勵在穗金融機構結合自身業務優勢開發適配性產品,例如針對保守型投資者設計穩健增值的長期儲蓄工具,為進取型人群提供風險可控的投資組合方案。通過產品種類與服務模式創新,構建起覆蓋不同年齡層、收入水平和風險偏好的養老金融生態。
文件特別強調要支持具備資質的商業銀行開發專屬個人養老金儲蓄產品,明確要求相關機構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之間實現最優平衡。這類產品的推出將直接對接國家個人養老金制度框架,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資金歸集與增值渠道,同時推動金融機構完善帳戶管理、稅收優惠配套等基礎服務。
政策創新性地提出鼓勵信託公司開展定製化家族信託、家庭服務信託及保險金信託業務。通過將信託機制嵌入養老規劃,既能實現大額資金的跨代際管理,又能為高淨值人群提供財產隔離、稅務籌劃等增值服務。此舉不僅豐富了第三支柱產品形態,也為中長期財富保障提供了制度性解決方案。
廣州市將動態評估法人金融機構資質,計劃逐步將更多本地銀行、保險和資管機構納入個人養老金政策體系。此舉有助於提升區域養老金融服務的供給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同時通過政策紅利反哺機構創新投入,形成"機構獲發展動能市民享優質服務"的良性循環。
此次措施的出台標誌著廣州市在養老金融領域邁入系統化建設新階段。通過產品端、機構端和制度端協同發力,不僅能夠有效激活居民養老資金管理需求,更將為全國探索普惠型養老金融服務模式提供重要參考樣本。隨著各項政策落地見效,預計未來三年內廣州養老金融市場將迎來結構性擴容,為市民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目標註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