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遊戲娛樂 資訊詳情
意念操控遊戲成現實:腦機接口技術突破臨床試驗新階段
 遊戲 2025-05-13 07:18:43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康復與人機互動領域持續取得突破性進展。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腦機接口產品傳來重大消息——一名因意外失去四肢的受試者通過植入式設備,在術後僅一個月便實現了意念控制遊戲操作,標誌著我國在這一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發水平已躋身全球前列。

  一、國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成功應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遊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5月8日,上海某醫療科技公司公開了其侵入式腦機接口產品的最新進展:一名受試者通過微創手術植入柔性電極後,僅用一個月便能以「意念」操控電腦遊戲《馬里奧賽車》及下棋類程序。這一案例是國內首例完成註冊前臨床試驗的侵入式腦機接口項目,其技術路徑與國際頭部企業Neuralink並行,成為全球第二家進入臨床階段的企業。

  手術中,科研團隊通過微創方式將兩根僅有頭髮絲百分之一粗細的柔性電極(64個通道)植入受試者大腦運動皮層,並在顱骨上鑲嵌硬幣大小的信號採集裝置。術後數據顯示,該設備實現了神經信號的穩定採集,未出現傳統侵入式手術常見的位移或感染風險。

  二、技術突破與挑戰:柔性電極實現高精度信號採集

  腦機接口的核心在於神經信號的高效捕捉與解析。當前技術路線分為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三類,其中侵入式方案因直接接觸神經元細胞,可獲取更高解析度的信號數據,但需克服手術風險及長期生物相容性問題。

  此次試驗中,企業採用的柔性電極截面僅為同類產品的1/5至1/7,在彎曲時對腦組織的作用力接近自然細胞環境,顯著降低了排異反應機率。此外,植入體厚度較國際競品減少約50%,僅需在顱骨打孔「鑲嵌」而非穿透,進一步提升了手術安全性。與Neuralink首位受試者遭遇的電極脫落問題不同,該設備實現了信號質量長期穩定。

  三、企業研發進展:下一代產品規劃及市場預期

  據公開信息顯示,該企業成立於2021年,專注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開發,未來計劃拓展至運動控制、神經疾病監測及感知覺修復等領域。其下一代產品將於明年推出,通量將提升四倍,可支持機械臂、輪椅等複雜終端設備的實時控制,並新增語言解碼功能。按照研發進度,首款商業化產品或於2028年進入市場。

  現階段試驗團隊正推進受試者對現實場景的操作訓練(如抓握物品),預計需3至6個月完成。未來技術成熟後,患者有望通過腦機接口實現更精細的肢體動作控制及日常活動輔助。

  四、行業加速發展:政策支持與多領域應用探索

  政策層面,我國已將侵入式腦機接口納入醫療價格體系。2024年3月,《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明確設立相關手術費用標準,為技術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國內另一家頭部企業此前已完成高通量柔性電極的臨床試驗,實現漢語音節解碼準確率71%及智能家居控制功能。這些進展表明,我國在腦機接口領域正從技術研發向醫療、教育等多場景應用快速延伸。

  總結:技術革新重塑人機互動邊界

  此次臨床案例不僅驗證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安全性與實用性,更展現了其在殘障人士康復領域的巨大潛力。隨著柔性電極、高通量信號處理等關鍵技術的疊代,未來腦機接口或將在神經疾病治療、虛擬現實交互等領域引發革命性變革。從「意念操控遊戲」到重構人類感知邊界,這一技術正以驚人速度向現實邁進。

熱門推薦

遊戲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