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中美經貿協議發布後,全球貿易摩擦出現階段性緩和信號。該聲明對鋼鐵行業間接出口形成短期利好支撐,但國內產能過剩與需求疲軟的矛盾仍未根本解決,鋼價反彈空間受限,中長期下行壓力仍存。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兩國達成共識,將於2025年5月14日前實施關稅調整:美國暫停對華24%從價關稅中的90天部分,保留10%基礎稅率;同時取消其他兩項行政令加征的關稅。中國同步採取對等措施,暫停同等比例反制關稅,並撤銷非關稅壁壘。此次協議覆蓋機電產品、工業品等多個領域,涉及雙向貿易規模超千億美元。
美國是中國機電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2023年相關出口額達約2400億美元(占總出口量48%)。關稅階段性減免將直接利好廣東、江蘇等沿海製造基地,帶動汽車零部件、家電等用鋼需求回暖。以鋼材間接消費測算,每1美元機電產品出口平均消耗約0.5公斤鋼鐵原材料,短期訂單修復可拉動工業用鋼月均增量約3%5%。
直接出口方面,美國對中國鋼鐵年進口量不足20萬噸,10%保留稅率對產能外流無實質性改善。轉口貿易渠道中,越南、墨西哥等地的貿易壁壘暫未解除,需關注後續協議談判進展。當前國內粗鋼日產量維持在305萬噸高位,而建材表觀消費量已連續4周環比下降,供需失衡格局未改。
期貨市場可能因政策預期出現200300元/噸的階段性修復,但高庫存(社庫+廠庫合計超1800萬噸)和弱需求將抑制漲幅。從中長期看,90天後剩餘關稅是否取消存在不確定性,疊加全球製造業PMI連續7個月低於榮枯線,全年鋼鐵間接出口量或同比下降8%12%,進一步加劇供大於求矛盾。
總結:中美關稅緩和為鋼鐵行業提供了短暫喘息窗口,但國內產能過剩與海外需求萎縮的雙重壓力仍懸而未決。短期價格波動更多反映預期修復,中長期鋼價仍將隨基本面走弱承壓,市場需警惕供需失衡加劇帶來的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