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第九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暨展覽會(FCVC)將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舉辦,以"氫力協作,跨入產業規模化新征程"為主題。這場聚焦氫能全產業鏈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盛會,正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風向標。當前中國已占據全球最大氫能產銷規模,並加速向綠氫製備、儲運及應用領域突破,為全球產業鏈協同創新注入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氫能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行業年度焦點事件,本屆FCVC大會將通過1場開幕式、2場主論壇及6場專題論壇,深入探討氫能技術商業化路徑與國際合作機遇。同期舉辦的展覽涵蓋國內外企業品牌、專業技術設備展示,並設置技術參觀和新品發布等多元化活動場景。數據顯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已形成顯著優勢:截至2024年底,全球累計建成年產能超25萬噸的綠氫項目中,中國貢獻了超過半數產能,成為推動全球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政策持續加碼下,國內氫能產業發展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突破3650萬噸,穩居世界首位。隨著制氫成本的快速下降,行業迎來關鍵轉折點:2024年底氫能生產側價格已降至28.0元/千克(同比下降15.6%),消費端價格同步降低至48.6元/千克(降幅達13.7%)。這種價格傳導效應顯著提升了綠氫在化工、交通等領域的應用經濟性,推動綠色甲醇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30%50%,為工業脫碳開闢新路徑。
行業分析指出,當電解槽設備成本降至1000元/kW以下時,綠電制甲醇、綠氨等技術將實現全面成本突破。這一預期正吸引產業鏈企業加速布局: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與整車製造商通過技術疊代持續降低應用門檻;在上游製造環節,電解槽設備商、氣體儲運企業及新能源材料公司均展現出強勁的創新動能。市場活躍度方面,天合光能、衛星化學等企業在過去一年內接受了密集的機構調研,華東重機、曙光股份等上市公司則通過產品疊代實現資本市場關注度提升。
總結展望: 從生產端到消費側的成本持續優化,疊加政策支持與國際展會帶來的技術協同效應,中國氫能產業正加速突破規模化應用瓶頸。隨著綠氫成本曲線進一步下探,其在化工原料替代、重型運輸燃料及儲能系統中的核心價值將得到充分釋放。本屆FCVC大會的召開不僅標誌著行業進入產業化深水區,更預示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將迎來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