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寧波上市公司通過銀企合作強化產業鏈布局
近期,寧波長鴻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鴻高科")宣布為旗下全資子公司提供大額銀行授信擔保。這一金融動作不僅體現了企業對子公司的支持力度,也折射出其在新材料領域的戰略布局。作為深耕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TPES)研發與生產的行業參與者,長鴻高科通過銀企合作持續加碼產能建設,在保持主營業務優勢的同時,正面臨業績波動和負債率攀升的雙重挑戰。
根據公告披露信息,長鴻高科與交通銀行寧波分行簽署《保證合同》,以連帶責任方式為全資子公司浙江長鴻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4.1億元銀行授信擔保。該筆資金將用於子公司未來五年的運營及項目推進,擔保周期覆蓋2025年至2030年。截至公告日,公司累計對外擔保餘額達13.29億元,占淨資產比例66.68%,其中對全資子公司的擔保占比超過73%。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所有擔保均未出現逾期記錄,顯示出較強的信用管理能力。
天眼查數據顯示,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寧波企業註冊資本已突破6.45億元,旗下擁有7家參股公司。其核心業務聚焦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發生產,在此基礎上加速向生物材料領域延伸。通過設立廣西長鴻科研中心、甘肅長鴻化工新材料等子公司,逐步構建起覆蓋原材料研發、產品製造及市場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這種戰略布局既符合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向,也為後續業績增長儲備動能。
從近三年財報看,長鴻高科經營狀況呈現顯著波動特徵。2022年營業收入達23.72億元,同比增長近4成;但次年驟降40%至14.16億元,2024年又實現156.63%的激增,突破36億元大關。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歸母淨利潤持續承壓,連續三年同比增幅分別為2.45%、47.35%和0.83%,顯示盈利能力尚未完全匹配規模擴張速度。與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從2022年的47.35%逐年攀升至2024年61.39%,財務槓桿使用強度持續加大。
天眼查風險數據顯示,企業累計存在48條自身經營風險及77條預警信息。在行業競爭加劇和技術疊代加速背景下,如何有效管控債務規模、提升盈利質量成為關鍵課題。此次大額擔保既是對子公司項目的堅定支持,也反映出企業在產能擴張與財務穩健性之間的戰略考量。未來需重點關注其生物降解材料等新業務的市場轉化效率,以及通過銀企合作優化融資結構的空間。
總結:本次銀行授信擔保是長鴻高科強化產業鏈布局的重要舉措,短期內為子公司發展注入金融活水,但長期仍需平衡債務規模與盈利水平之間的關係。在新材料產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企業能否實現技術突破與市場拓展的雙重跨越,將直接影響其行業地位和可持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