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全球原油市場在多重因素交織下呈現顯著分化。地緣風險擾動、供需格局變化及區域需求差異共同影響著期貨價格走勢,尤其在內外盤價差和月差結構上表現突出。本文通過解析關鍵指標數據,揭示當前原油市場的套利機會與潛在驅動邏輯,並展望短期市場走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原油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截至5月16日夜盤,SC原油13月差為0.43美元/桶(換算後),較歐美市場呈現弱勢表現。Brent和WTI的同期月差分別為1.06美元/桶和1.13美元/桶,顯示海外市場對近端合約的支撐更強。這種分化主要源於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俄烏衝突僵局及美伊核談判進展反覆,加劇了市場對未來供應不確定性的擔憂。相比之下,國內原油月差走弱或與需求疲軟相關,尤其是煉廠加工利潤承壓抑制了庫存布局動力。
從價差角度看,SCBrent主力合約價差收於0.6美元/桶,較理論水平偏離明顯;而SCWTI價差則維持在2.33美元/桶的正向區間。估值模型顯示,5月6日SC 2508合約理論價格應為476.2元/桶,但實際交易價低至456.1元/桶,偏離幅度達4.23%。這一異常表現源於三重壓力:人民幣匯率升值削弱進口成本優勢、中東供應因OPEC+增產預期增加,以及國內終端需求復甦乏力導致到岸利潤跌至20.13元/桶(折合2.79美元/桶)。
SC與Brent的盤面價差(1.31美元/桶)低於理論值1.49美元/桶,反映出國內定價機制對外部信號的滯後性。儘管布倫特Dubai EFS維持低位且運費平穩,但人民幣匯率升值進一步擠壓了內外盤套利空間。短期來看,地緣衝突演變、OPEC+產量政策調整及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將主導市場波動率。當前環境下,投機資金傾向于謹慎持倉,導致價差修復進程受阻,需等待區域供需差異的新指引才能形成明確趨勢。
總結而言,原油市場的結構性分化仍在持續:歐美月差因地緣風險獲得支撐,而國內定價則受制於弱需求與強匯率的雙重壓制。內外盤套利窗口短期內難以打開,核心矛盾仍聚焦於供應端的地緣擾動和需求端的區域差異。投資者需密切關注中東產量政策、伊朗制裁豁免進展以及中國二季度工業數據,這些變量將決定價差修複方向及速度。在不確定性高企的背景下,市場波動率料維持高位,套利策略宜以區間交易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