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支持居民住房需求、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東北地區重要城市,瀋陽市近期全面啟動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試點政策,通過創新制度設計和優化服務模式,將超1.5萬名新市民納入保障體系,標誌著當地住房保障政策向普惠化方向邁出關鍵一步。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公積金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根據《瀋陽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實施方案》,年滿16周歲的快遞員、網約車司機、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群均可自主設立個人公積金帳戶。該政策創新性地採用"寬進寬出"模式,允許繳存人自行選擇月度或季度繳存頻次,並根據收入波動調整繳存基數,同時保留隨時銷戶提取的權利。這種彈性機制有效降低了制度參與門檻,使靈活就業人員能夠更自由地管理住房儲備資金。
截至2023年5月試點啟動後,瀋陽市已新增15,582名靈活就業繳存人,占全市公積金新增帳戶的32.37%。數據顯示,該群體累計獲得住房公積金貸款達56筆,總金額突破2,561.6萬元,有效緩解了新市民群體的購房資金壓力。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政策實施半年內開戶規模即超過預期目標,反映出市場對靈活繳存制度的認可度。
瀋陽新政在權益設計上實現了三大突破:其一,明確靈活就業者與單位職工享有同等公積金使用權限,包括提取和貸款資格;其二,在個稅抵扣政策基礎上增設利息補貼,按年度新增繳存資金的0.5%給予額外收益,進一步提升帳戶吸引力;其三,通過數位化平台實現"掌上開戶""在線提取"等便捷服務,簡化了傳統公積金業務辦理流程。
制度創新釋放民生保障新活力
瀋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數據顯示,靈活就業人員參與試點後,全市公積金繳存覆蓋面顯著擴大,政策紅利正從體制內職工向新興職業群體延伸。這種改革不僅為超1.5萬靈活就業者提供了穩定的住房金融支持,更通過差異化設計破解了傳統制度覆蓋盲區,為全國探索新型就業形態保障機制積累了寶貴經驗。隨著試點深入,預計未來將有更多新市民享受到公積金制度帶來的安居紅利,推動實現"住有所居"的社會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