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3年1至4月,我國鐵路貨運在高效運輸和結構調整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2.99億噸,同比增長3.6%,日均裝車量突破18萬標準車次,同比增幅達4.7%。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鐵路系統,通過優化運力配置、強化重點物資保障、推動運輸模式創新等多維度舉措,持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物流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鐵路部門深度挖潛大秦、唐包、瓦日、浩吉等主要貨運通道能力,同時統籌疆煤外運布局,確保煤炭供應鏈穩定。數據顯示,1-4月國家鐵路發送煤炭總量達6.72億噸,其中電煤占比超七成(4.64億噸),有效支撐了電力保供需求。此外,礦建材料和冶煉物資運輸量同比分別增長29.3%、10.7%,彰顯鐵路在大宗貨物運輸中的骨幹作用。
鐵路部門加速推進貨運結構調整,4月份新簽訂的物流總包合同達114個,合同運量較去年同期激增350%至2.16億噸。通過與航運企業協同創新,開發出119個多式聯運"一單制"產品,實現運輸時效壓縮和全程費用降低。鐵水聯運方面表現尤為突出,1-4月鐵路貨櫃貨物發送量突破538.1萬標箱,同比增長19.1%,標誌著綜合物流體系效能持續提升。
在國際運輸領域,中歐班列保持常態化穩定開行態勢,中亞方向累計開行4725列次,同比增幅達21%。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的中老鐵路,跨境貨物發送量達到197.6萬噸,同比增長7.6%,成為區域經貿往來的高效運輸通道。
綜觀當前鐵路貨運發展態勢,通過強化基礎設施效能、優化運輸組織模式、拓展國際合作空間等綜合舉措,我國鐵路網絡正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方向轉型升級。未來隨著現代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鐵路貨運必將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經濟循環暢通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更強勁的運輸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