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鏈物流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冷鏈物流市場的迅速擴大,不僅推動了生鮮食品和低溫醫藥等產品的流通,也對行業的標準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據顯示,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年增長率高達20%,市場規模不斷壯大。2021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明確了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工程等10項重點任務。然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冷鏈物流標準仍存在差距,國際化的路徑選擇和戰略突破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2025-2030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迅速,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冷鏈物流基礎標準,現行食品冷鏈物流標準共計392項,這些標準為行業提供了基本的指導和規範。然而,在冷鏈物流設施類標準、技術、作業與管理標準等方面,我國仍有提升空間。已開發國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這些標準通常更加細緻和全面,涵蓋了冷鏈物流的各個環節。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整體技術和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缺乏與國際標準協調一致的考慮,標準化成果與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國際標準的制定周期長,通常涉及多個階段,最長可達36個月。我國冷鏈物流行業需要加強議案和文件的準備工作,提前介入國際標準的制定過程,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和利益。此外,我國在冷鏈物流領域國際標準制定的經驗相對較少,與國際同行的有效溝通也面臨語言、文化、技術等方面的障礙。
冷鏈物流行業標準分析指出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冷鏈物流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對於推動國際貿易和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有助於我國冷鏈物流企業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標準要求,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國際競爭力,促進國際貿易和合作,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例如,順豐速運作為全國首家通過ISO22000國際標準認證的物流行業企業,其國際業務成長迅速,2022年總營收達到2675億,同比上升了29.1%,國際業務的支持是其營收和利潤增長的重要因素。冷鏈物流是國際貿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有助於加強國際貿易合作,降低貿易壁壘,推動全球貿易的發展。通過與國際同行共同制定標準,我國可以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和技術,提高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整體水平。同時,國際標準的制定可以促進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規範行業發展,保障冷鏈物流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安全,降低食品、醫藥等易腐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和風險,符合國際市場對產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
我國正積極採取一系列實際舉措,以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國際化進程,提升行業競爭力,並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這些舉措包括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主動制定國際標準、積極採納國際標準、舉辦國際研討會和交流活動等。近年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組織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共同推動冷鏈物流標準的國際化。2022年6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被國家標準委批准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冷鏈物流技術委員會的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積極推動國際冷鏈物流標準化工作。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如參與了《間接溫控冷藏配送服務:具有中間轉移的冷藏包裹陸上運輸》(ISO23412:2020)國際標準的制定。2024年11月,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冷鏈物流無接觸配送領域國際標準《冷鏈物流無接觸配送要求》(ISO31511:2024)發布。我國積極採納國際冷鏈物流標準,推動國內冷鏈物流標準的國際化。近年來,隨著冷鏈產業的發展,預製菜產業加速發展,預計未來3—5年,我國預製菜市場規模有望以20%左右的增長率逐年上升,在2026年將突破萬億元。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冷鏈物流市場之一,參與冷鏈物流領域國際標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
四、總結
2025年,冷鏈物流行業正面臨國際化的關鍵機遇。我國冷鏈物流行業在技術和管理水平上雖有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對於提升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國際競爭力、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促進國際貿易和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已採取多項實際舉措推動冷鏈物流標準的國際化,包括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主動制定國際標準、積極採納國際標準等。未來,我國應繼續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浪潮,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