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正式施行,我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迎來法治化新階段。在成都,市場監管部門以「全鏈條服務、全要素保障」為抓手,聚焦質量提升與技術創新,通過精準幫扶產業鏈短板、構建「一站式」服務平台、培育區域品牌名片等舉措,為民營企業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全市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中跑出加速度。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重點產業領域,針對軌道交通、新型顯示、氫能等10餘條重點產業鏈的723家企業開展「一企一策」定製化服務。通過整合計量、標準、檢驗檢測等資源,累計解決質量問題超2020個,助力企業突破技術瓶頸。例如,在某高新技術企業的節能技術研發過程中,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行業專家優化生產流程與技術標準,推動其產品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成功開拓市場並實現規模化應用。
為破解企業質量服務分散、效率低下的難題,成都市構建了覆蓋重點產業鏈的「一站式」質量基礎設施服務平台。通過整合計量檢測、認證認可、智慧財產權等要素資源,企業可在線上線下同步獲取從研發到市場的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該平台已建成8個站點和40個線下服務窗口,累計服務企業10.9萬家次,指導新建標準6項,解決質量問題超1萬個。例如某「專精特新」科技企業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扶下,通過標準化建設、數據安全體系優化等舉措,營收突破1.6億元,躍居行業頭部梯隊。
成都市市場監管局以品牌戰略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將具有潛力的企業納入「天府名品」培育庫,提供質量管理培訓、技術升級指導及產學研合作對接。2024年,某智能投影領域龍頭企業獲評第二屆四川省天府質量獎,並通過智慧財產權維權成功獲賠400萬元;此外,全市已有8家組織和2名個人獲得中國質量獎(含提名獎)15次,地理標誌產品達125個,「成都智造」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結語:
從精準破局到全域賦能,成都市市場監管部門以質量技術為支點,在服務鏈條延伸與創新生態構建中激活民營經濟潛能。通過疏通產業鏈堵點、織密服務網絡、擦亮品牌底色,不僅助力企業實現質效雙升,更推動「成都質量」成為西部高質量發展的標杆。未來,隨著《民營經濟促進法》的深入實施,這座城市的民營企業將繼續在法治護航與政策支持下,向著「世界質量高地」的目標加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