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濱淄萊高鐵方案研究引發公眾對區域鐵路發展的關注,其中徐菏鐵路(徐州至菏澤)的建設進展成為焦點。這條醞釀十餘年的線路,從普速到高鐵的定位轉變,始終牽動著魯西南與淮海經濟區的發展脈搏。目前,在長三角與中原城市群加速融合的趨勢下,徐菏高鐵規劃正迎來關鍵突破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早在2010年,徐州至菏澤普速鐵路便納入地方發展議程,設計時速160公里,全長約189公里,途經沛縣、豐縣、單縣等區縣。該線路原計劃承擔「北煤南運」功能,並分擔京滬幹線貨運壓力。2016年其被正式寫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但後續推進緩慢。
隨著區域高鐵網絡的擴展,徐菏高鐵作為滬太高鐵(上海至太原)重要組成部分浮出水面。該線路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約215公里,自徐州東站引出後直達菏澤東站,並銜接京雄商、日蘭等幹線。2024年江蘇省啟動技術方案研究,山東省則積極爭取站點布局,計劃在單縣、成武增設高鐵停靠點,推動沿線160萬居民直接受益。
徐菏鐵路推進受多重因素制約:跨省協調難度大,需平衡江蘇徐州與山東菏澤的線路走向及利益分配;資金需求巨大,單個項目投資規模達數百億元;在國家高鐵網優先級中,其戰略定位曾低於京滬二線等幹線。
近期兩地政府加速破局。江蘇省已完成預可研報告,並計劃2025年底前完成方案研究;山東省則明確要求將徐菏高鐵納入國家規劃,在菏澤東站形成「六向輻射」樞紐節點。兩地交通部門透露,線路建設標準與站點設置已進入技術論證階段,未來單縣、成武有望告別「無鐵區縣」。
若建成,該線將重塑魯西南交通格局:
結語
徐菏鐵路從規劃藍圖邁向實施的關鍵期已至。這條承載著魯蘇兩省互聯互通期望的線路,不僅是區域交通網絡的重要拼圖,更是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跨區協作的戰略支點。其建設將直接改寫魯西南高鐵版圖,並為淮海經濟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全新動能——未來兩年內若能納入國家規劃,山東「南大門」菏澤有望加速從地理樞紐向經濟樞紐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