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2日)
作為全國生豬出欄量排名第三的省份,湖南省正面臨產業鏈升級的關鍵轉折點。儘管年出欄量高達6016萬頭,但規模以上集中屠宰率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這一顯著落差促使湖南加速推進養殖、屠宰與加工一體化進程,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應對環保壓力、消費需求升級和疫病防控的多重挑戰。
湖南省2024年出欄生豬6016萬頭,但僅屠宰2627萬頭,超半數活豬需外調出省,導致產業鏈附加值流失嚴重。當前,單靠養殖環節的利潤空間有限——一頭活豬利潤約200-400元,而通過白條屠宰可增加80-100元收益,若進一步進行肉品分割與精深加工,每頭豬價值可提升至1500元以上。
環保升級是倒逼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之一。規模養殖場需投入至少5000萬元才能滿足排放標準,部分企業投資過億元,僅靠養殖環節難以覆蓋成本。為此,湖南省已建成29個非洲豬瘟無疫小區,並推動屠宰加工企業數量同比增長23%至1143家,形成養殖、屠宰到加工的全鏈條閉環。
隨著預製菜和肉製品深加工市場爆發式增長(預計國內規模超2萬億元),傳統熱鮮肉消費模式正被標準化產品取代。例如,生產臘肉的企業更傾向使用進口肉,因其肥膘厚度等指標符合嚴格分級標準。湖南省內企業如某老牌屠宰企業已調整產品結構,將白條與分割肉比例從9:1優化至6:4,並新增熟食生產線,2024年僅該板塊產值即達億元級。
政策層面亦加速轉型進程。國務院2020年明確要求「運活畜禽向運肉轉變」,湖南省通過建設6萬噸級冷庫、升級冷鏈運輸網絡等舉措,推動「調豬」轉向「調肉」。此舉不僅降低疫病傳播風險,還助力湘南地區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供應基地,年外銷分割肉製品超100萬噸。
湖南省正通過三大路徑強化產業鏈競爭力:其一,引入正大集團等頭部企業投資建設百萬頭級全產業鏈項目;其二,對屠宰設備購置給予20%補貼,2024年67家屠宰企業完成技術升級,新增自動劈半設備51台;其三,規劃長株潭精深加工基地、洞庭湖區外銷樞紐等區域集群。
根據發展目標,到2026年,湖南省規模以上屠宰量將增至3200萬頭,跨省外調豬肉達35萬噸,加工產值較當前翻倍至1500億元。這一轉型不僅提升產業附加值,更鞏固了64個生豬調出大縣的脫貧成果——全產業鏈企業通過訂單養殖和就業吸納,直接服務超千戶養殖戶與萬名從業者,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
總結
湖南以「養殖強省」向「加工強省」的跨越,既是應對行業變革的戰略選擇,也是實現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雙贏的關鍵路徑。通過強化屠宰能力、拓展深加工場景並優化區域布局,湖南省正逐步將生豬資源優勢轉化為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在滿足全國肉類消費需求的同時,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