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認定6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其中3項來自中國。隨著浙江德清淡水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系統的入選,中國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中的總數已增至25項,持續領跑世界。這些遺產不僅是傳統農耕智慧的結晶,更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生態範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業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浙江德清的「魚蚌共生」系統以珍珠蚌為核心,構建了水稻種植、桑蠶養殖與珍珠生產的立體循環模式。該系統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糧食安全保障的有機融合,在有限土地資源中實現經濟價值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其創新性地將水產養殖與農業耕作結合,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下的糧食安全挑戰提供了重要參考。
福建福鼎依託獨特的自然萎凋工藝和「綠雪芽」母株資源,打造了茶園與森林的有機共生體系。該遺產不僅保存著18個珍稀茶樹品種,更通過保護120餘種農業物種構建起韌性生態系統。其實踐證明,在人口密集區域仍可實現傳統種植與生態保護的高度協同,為亞熱帶地區的可持續農業發展樹立標杆。
甘肅什川鎮的百年古梨園系統展現了乾旱地區的農業創新力量。通過融合果樹栽培、糧食種植和養殖業,該遺產在黃土高原脆弱環境中實現了水土保持與經濟產出的平衡。其採用的傳統多元種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化學投入品依賴,並為本土動植物提供了天然庇護所,成為應對極端氣候條件的典範案例。
本次新增遺產充分體現了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深度與廣度。從江南水鄉到西北旱塬,這些系統不僅延續了千年農耕文明脈絡,更通過現代科技賦能傳統智慧,在生物多樣性維護、糧食安全保障和文化傳承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注加深,中國的實踐經驗將持續為世界農業發展貢獻東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