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作為「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的中老鐵路,在2025年迎來新的里程碑。這條連接中國與東南亞的關鍵線路,自開通以來憑藉高效運力和多元化運輸網絡,成為區域經貿往來的核心紐帶。截至2025年5月22日,其貨運總量已突破6000萬噸,跨境貨物占比持續攀升,展現出強勁的經濟輻射力,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中國與東協國家間「黃金通道」的戰略地位。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發展趨勢及競爭策略研究報告》指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22日,中老鐵路貨物運輸總量正式超過6000萬噸大關,其中跨境運輸貨物達1390萬噸以上。今年以來(1月1日至5月22日),該線路累計運輸貨物超990萬噸,跨境貨物占比近四分之一,達到230萬噸。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中老鐵路作為國際物流通道的高效性,更反映了區域供應鏈對這條「鋼鐵絲路」的高度依賴。
雲南特色農產品正通過中老鐵路加速走向東南亞市場。產自中國的蔬菜、土豆、蘋果等溫帶果蔬因品質優良,在寮國、泰國等地廣受歡迎,出口規模和品類持續擴大。與此同時,跨境運輸的商品結構也更加豐富:從寮國的鐵礦石、木薯粉到泰國的榴槤、山竹,再到中國機電產品與高新技術設備,商品種類已拓展至3000餘種,形成雙向貿易的繁榮格局。
中老鐵路不僅打通了中國西南地區與東協國家的物流瓶頸,更通過多元化貨運網絡激活了沿線經濟活力。隨著跨境運輸效率提升和商品品類擴展,這條「黃金線路」正成為區域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核心載體。未來,其在促進農產品貿易、工業品流通以及區域供應鏈優化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為構建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提供強勁動能。
【總結】
中老鐵路的貨運數據與跨境成效表明,這條貫穿山川的鋼鐵動脈已深度融入國際物流體系,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重要經濟紐帶。隨著運輸網絡不斷完善和貿易需求持續增長,其作為「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戰略價值將持續釋放,為區域共同繁榮注入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