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綠色轉型與產業變革加速的背景下,衍生品市場正成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作為國內大宗商品風險管理的核心平台之一,某交易所通過深化產品創新、優化市場機制,在有色金屬領域持續釋放服務實體的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鑄造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4年,該交易所的有色金屬期貨全年累計成交達4億手,同比增長27%;年末持倉量突破175萬手,較上年增加9%,年度累計交割規模達到98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7%。這一數據表明市場參與度與流動性持續提升,為產業企業提供更高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通過優化合約規則與交割標準,交易所進一步強化了期現協同機制,助力產業鏈穩定發展。
在綠色低碳轉型的推動下,該交易所於2023年率先推出全球首個實物交割氧化鋁期貨合約後,持續拓展新能源與循環經濟領域的產品布局。2024年新增鉛、鎳、錫和氧化鋁期權,實現有色金屬期權品種全覆蓋,並完成銅、鉛、鋅、氧化鋁等品種的21個註冊品牌擴容及可交割規格升級。當前正加速推進鑄造鋁合金期貨和期權的研發上市,旨在完善鋁產業鏈綠色閉環管理,支持再生金屬產業標準化發展。
該交易所通過修訂鉛、鋁等品種的合約標準與交割品級要求,推動有色金屬工業產品標準疊代升級。同時,聯合行業協會開展再生鉛和鋁行業的綠色低碳研究,錨定《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電解鋁節能降耗行動目標,以市場化手段引導產業向綠色製造轉型。例如,在氧化鋁期貨設計中融入環保合規性指標,並為可循環金屬產品提供差異化交割支持,切實服務新型工業化進程。
綜上所述,該交易所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完善標準體系與強化綠色導向,正成為有色金屬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未來,其以「向綠向新」為核心的風險管理生態建設,將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協同增效,在助力行業低碳轉型與全球競爭力提升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