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礦業市場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複雜變化,特別是川普再度執政帶來的不確定性,全球礦業市場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這些趨勢不僅影響著國際礦業巨頭的戰略布局,也對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通過對國際礦業發展的新動向進行分析,探討其對我國資源保供的啟示,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礦產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5年1月,川普再次就任美國總統,其「美國優先」的政策導向對全球礦業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川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及世衛組織,強調傳統能源的重要性,削減綠色補貼,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這些政策不僅對全球綠色能源行業造成衝擊,也對我國新能源產業和傳統能源行業帶來了雙重壓力。我國在傳統能源占比較高的情況下,如何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實現節能減排,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礦業市場發展分析提到2023年以來,國際礦業市場超級併購事件頻發,對全球礦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日本制鐵公司計劃以150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儘管面臨諸多反對聲音,但這一併購案仍可能成功,一旦成功,將對全球鋼鐵市場產生重大衝擊。此外,必和必拓多次報價收購英美資源集團,雖然遭到拒絕,但其收購意圖未變,一旦成功,必和必拓將鞏固其全球礦業霸主地位。力拓公司也計劃斥資500億美元收購嘉能可,若成功,將重塑全球礦業市場格局。這些超級併購事件表明,未來國際礦業市場將更加趨向寡頭壟斷化,對我國礦業企業獲取國際市場話語權帶來更大挑戰。
三、美國對周邊鄰國資源的覬覦美國對周邊鄰國資源的覬覦由來已久,2024年以來,美國政府多次提出獲取格陵蘭島的意願。格陵蘭島擁有豐富的石油、金屬礦產資源,包括稀土、鈾礦等關鍵礦產資源,這些資源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在格陵蘭島的軍事布局也表明其對該地區的戰略重視。此外,川普政府還提出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甚至有合併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設想,這些舉措均顯示出美國對資源安全的高度重視。
四、科技發展對礦業資源需求的影響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AI)技術的進步,全球對能源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數據中心的全天候工作使得大型科技公司的電力消耗量巨大,如谷歌和微軟的年電力消耗量已超過一些主權國家。未來,科技應用和數據計算對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對我國能源礦產領域的穩定供應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已接近30%,如何平衡新能源與傳統化石能源的發展,確保能源穩定供應,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
五、國際礦業形勢新動向對我國的啟示國際礦業形勢的新動向對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供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啟示。首先,我國必須制定長期可持續的資源安全規劃,以應對國際礦業巨頭的強強聯合和國際資本的衝擊。其次,我國可持續的資源獲取能力面臨巨大挑戰,必須加強外交和經濟手段,確保海外資源的穩定供應。再次,我國需要在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尋求平衡,實現托底保供、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動態平衡。此外,我國必須加強商品市場話語權的有效獲取,通過供給側改革和需求端刺激,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最後,我國優勢資源在大國競爭中愈發成為重要的反制手段,必須加以重視和合理利用。
六、對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供工作的建議面對國際礦業形勢的新變化,我國必須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戰略性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首先,堅持改革開放,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投資國的合作,提升我國在海外資源獲取中的權益和效益。其次,加速制定國家金屬礦產資源常態化監管制度和應急預案,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做好市場調研和政策制定。再次,新能源材料領域必須嚴控低效無效產能增長,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調控,優化資源配置。此外,我國應周密規劃,實施長周期動態合理戰略收儲,加大對稀缺資源的儲備力度。同時,長遠謀定優勢資源發展規劃,減少優勢金屬礦產初級產品的出口,鼓勵下游應用端的科技研發。最後,著力打造原生再生並舉並存的資源保障新格局,加強國內再生資源的合理應用,構建國內資源大循環系統。
綜上所述,2025年國際礦業市場的新動向對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保供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國必須在堅持改革開放的基礎上,加強政策規劃和市場調控,提升資源獲取能力,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國家資源安全,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