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農業 資訊詳情
中國開放荷蘭鮮食蘋果進口 助力跨境農產品貿易
 蘋果 2025-05-26 09:35:4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6日,海關總署發布最新公告,宣布自即日起允許符合特定植物檢疫標準的荷蘭鮮食蘋果進入中國市場。這一舉措標誌著中荷在農業貿易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同時強化了對輸入水果的質量管控與生物安全防範機制。通過嚴格規範進口流程和有害生物防控措施,既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升級,也確保生態與食品安全。

  一、政策依據與監管框架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蘋果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中荷雙方簽署的專項議定書,荷蘭鮮食蘋果(學名Malus domestica)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進口流程需遵循《進境水果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並接受海關總署與荷蘭國家植物保護辦公室聯合監督。所有參與出口的果園和包裝廠均須通過雙方法定機構註冊備案,並實時更新名錄以實現溯源管理。

  二、產地准入與溯源要求

  允許進口的荷蘭蘋果限定於其國內已註冊產區,且果園及包裝企業需經雙方官方審核批准。海關總署將定期公布年度註冊名單,確保出口供應鏈透明化。若發現未註冊主體參與貿易,相關批次產品將直接禁止入境。

  三、重點防控有害生物清單

  公告明確列示18種中方關注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包括果黃卷蛾(Archips podana)、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等。其中針對高風險物種如蘋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要求荷蘭建立非疫生產點或實施系統控制措施,並通過每4公頃設置1個誘捕器的監測密度,確保無活體傳播風險。

  四、出口前全流程管理標準

  果園環節:需執行良好農業操作規範(GAP),並保留農藥使用記錄。針對梨火疫病菌,荷蘭須每年開展至少3次專項監測;若在非疫區周邊1000米緩衝區內發現疫情,則立即暫停相關區域的出口資格。蘋果蠹蛾防控方面,若單個果園誘捕器累計檢測到2例以上成蟲,該果園將被強制退出當季貿易。

  包裝與質檢流程:所有蘋果須在監管下完成水洗、挑揀及分級處理,剔除劣果以避免攜帶有害生物。包裝材料需符合中國衛生標準,並標註英文產地信息及「輸往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若採用木質托盤,必須滿足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第15號(ISPM 15)要求。

  五、檢驗檢疫與不合格處置機制

  進口蘋果抵達口岸後,海關將按批次進行抽樣檢查:首兩年執行2%抽樣率(最低檢測1200個果實),通過後可降至1%。若檢出梨火疫病活體或牛眼果腐病菌(Neofabraea spp.)等高風險生物,整批貨物將被退回或銷毀,並暫停相關產區當季出口權限。此外,包裝標識不符、來源不明等問題也將直接導致退運。

  六、合作監督與持續改進

  中荷雙方將通過信息共享機制實時追蹤貿易動態。荷蘭需定期提交有害生物監測報告及防治記錄,中國海關則保留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檢驗比例的權利。對於因違規行為暫停資格的果園或包裝廠,恢復出口須經中方評估確認整改成效。

  總結:雙向共贏的監管實踐

  此次開放進口體現了中國對優質農產品市場的持續開放態度,同時通過嚴格的檢疫標準構建起食品安全屏障。荷蘭蘋果需跨越從種植監測到包裝運輸的多道關卡,確保每個環節符合雙方法律與技術規範。此舉不僅促進兩國農業貿易增長,更為未來跨境生鮮產品合作提供了可複製的風險管控模板,在保障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推動全球農產品供應鏈優化升級。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蘋果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