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註:本文所有數據均基於2024年行業公開信息整理)
在當前餐飲行業連鎖化與品牌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原材料價格攀升、人力租金壓力加劇等挑戰持續擠壓利潤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餐飲業平均淨利潤率已跌破5%,同時關店率達56%。如何通過系統性供應鏈優化實現降本增效,已成為餐飲企業突破規模化瓶頸的核心命題。
當前多數餐企在成本壓力下採取粗放式降本策略,如低價採購非規範供應商、壓縮人力規模或使用平替食材等。此類操作雖短期降低支出,卻引發連鎖負面效應——食材質量不穩定導致菜品口味波動,過度裁員造成服務體驗下降,甚至因違背品質承諾而流失客源。例如部分企業為節省成本選擇小規模供應商,結果面臨原料規格不一、新鮮度不足等問題,最終因顧客滿意度下滑陷入經營困境。
真正的降本增效應貫穿採購、生產、物流到銷售的全鏈條,並依託規模化產業優勢實現槓桿效應。以某央企品牌餐飲供應鏈服務為例,其通過整合全產業鏈資源,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重構成本結構:
區別於傳統降本邏輯,成熟供應鏈體系能將採購、生產等環節轉化為企業競爭力支點:
1. 定製化服務提升附加值:基於餐飲終端需求開發特色產品(如區域性調味料),既滿足口味差異又減少重複研發成本;
2. 數位化工具精準匹配供需:通過數據分析預測區域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庫存與配送路線,降低倉儲損耗及滯銷風險;
3. 長期合作實現雙贏:針對連鎖品牌推出組合採購優惠策略,在保障供應商穩定利潤的同時,為餐企創造可持續的成本優勢。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品質要求提升,餐飲企業需將供應鏈視為戰略夥伴而非單純成本項。通過整合規模化生產、智能化管理和區域化布局等關鍵要素,供應鏈不僅能實現採購端的降本,更能為產品標準化、運營效率優化提供底層支撐。2025年行業數據顯示,採用系統性供應鏈解決方案的企業平均利潤率較傳統模式高出2-3個百分點,關店率同步下降18%。
總結:在餐飲業利潤持續承壓的當下,構建高效穩定的供應鏈服務已成為企業破局的關鍵。通過全產業鏈協同優化、規模化資源整合及數位化工具應用,餐企不僅能有效控制成本,更可將供應鏈轉化為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優勢。未來,這種從「降本」到「增效」的價值重構,將成為餐飲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