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8日,成立僅一年的地瓜機器人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五源資本等頭部基金。這家以"機器人時代Wintel聯盟"為願景的公司,在具身智能領域構建了軟硬一體的技術體系,並通過消費市場與開發者生態雙輪驅動,正加速成為新一代基礎設施的核心參與者。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地瓜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地瓜機器人的戰略起點是技術主權的爭奪。不同於多數機器人企業聚焦應用層開發,它選擇從晶片架構到算法再到軟體平台的全棧自研路徑。其自主研發的晶片覆蓋5TOPS至500TOPS算力區間,可滿足家庭級到工業級機器人的多樣化需求,並通過整合算法、SDK與作業系統形成完整技術棧。這種垂直整合能力使其能夠為開發者提供類似NVIDIA Jetson或Raspberry Pi的"標準開發板"體驗——即將發布的RDK S100便是行業首款將感知與運動控制集成於單一SoC平台的產品,百TOPS級算力直指具身智能場景的核心需求。
地瓜機器人同時在終端硬體和開發者生態兩端發力。在消費市場,其"旭日系列"晶片已搭載於科沃斯、雲鯨等品牌的掃地機器人及割草機產品中,累計出貨量突破500萬顆。關鍵優勢在於:這些晶片並非單純提供算力,而是以軟硬一體化平台形式嵌入客戶主板,綁定算法與開發工具鏈,形成"出貨即生態滲透"的乘數效應。
在開發者側,公司已匯聚全球20餘國近10萬名技術人才。通過開放接口、提供樣例代碼和舉辦賽事活動,其平台催生了從運動陪練機器人到陪伴型寵物機器人的數十個細分場景應用。這種以技術社區驅動創新的模式,與早期Android生態構建路徑高度相似——開發者數量與終端出貨量形成正向循環,為標準制定奠定基礎。
成為"機器人時代的安卓"需要跨越現實門檻:當前核心收入仍依賴硬體銷售,軟體授權和平台服務尚未規模化;具身智能行業對技術邊界尚無共識,生態護城河需持續加固。但地瓜機器人的獨特價值在於其全棧能力的系統性——從晶片到開發工具鏈的控制權,使其能像Wintel聯盟定義PC時代那樣,在運動控制、環境感知等關鍵模塊建立標準。
隨著6月RDK S100的發布和開發者生態持續擴張,這家公司正在用硬體打地基、軟體築高樓的方式重構產業邏輯。儘管商業化驗證仍需時間,但其選擇的路徑恰是大模型時代最稀缺的能力:將算力調度、算法適配與生態整合融為一體,成為實體世界AI落地的"作業系統級"支撐。
結語
從1億美元融資到500萬顆晶片出貨,地瓜機器人用一年時間驗證了其技術路線的可行性。它既非追逐熱點的投機者,也非依賴資本故事的跟隨者——而是通過底層技術卡位與開發者生態建設,在具身智能賽道上構建起平台型公司的雛形。當行業仍在探索標準時,這家初創企業已率先給出了"軟硬協同定義規則"的答案,其未來能否成為機器人時代的基礎設施核心,將深刻影響下一個十年的技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