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上海商貿國際化進程加速,離境退稅政策作為吸引境外消費的重要手段持續優化。在文旅融合與消費升級背景下,體育場館等特色場景正成為擴大退稅覆蓋面的關鍵節點。本文聚焦2025年政策落地成效,結合體育場館等領域的統計數據,系統梳理離境退稅服務網絡的擴展邏輯及未來規劃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體育場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已完成16個行政區的離境退稅商店全覆蓋。其中體育場館周邊商店新增備案數量同比增長87%,覆蓋全市主要賽事舉辦地及地標性場館設施。數據顯示,黃浦江沿岸體育綜合體、徐家匯體育公園等區域已設立多個具備退稅資質的商業網點,初步形成「觀賽-購物」一體化消費場景。
政策明確將國際賽事場館周邊商店作為重點發展對象。以2025年上海馬拉松、電競賽事舉辦為契機,虹橋體育文化綜合體、浦東足球場商業配套等場所新增退稅商店12家,覆蓋運動裝備、紀念品銷售及特色餐飲業態。統計顯示,此類店鋪平均每月接待境外遊客量較傳統商圈提升34%,成為文旅消費新熱點。
政策提出在符合條件的體育場館內設商店設立集中退付點,目前已有5個大型體育場館完成系統改造。以國家會展中心配套體育中心為例,其「即買即退」窗口日均處理業務量達43筆,較傳統流程效率提升60%。至2027年,計劃在80%市級以上體育場館實現該服務覆蓋。
最新統計顯示,納入離境退稅體系的體育場館商店商品銷售額環比增長51%,其中運動周邊產品占比達43%。基於消費數據分析,未來三年將重點拓展主題樂園購物區、古鎮特色街區等關聯場景,並計劃在2026年底前新增30家具備退稅資質的文商旅融合型體育綜合體。
當前上海通過政策創新持續釋放體育場館商業潛能,離境退稅網絡正向賽事舉辦地、文化地標等多元空間延伸。數據顯示,體育場館作為特色消費節點已貢獻顯著增量,未來隨著即買即退服務擴圍和數據化管理深化,其在吸引境外消費、促進文體旅融合中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政策實施成效與後續規劃表明,上海正通過場景創新構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消費城市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