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上半年,煤炭價格持續走低推動火電行業利潤顯著回升,而煤炭企業則面臨盈利壓力。本文聚焦火電行業在能源轉型背景下的發展路徑與競爭態勢,並結合關鍵數據解析產業鏈動態調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火電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受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及新能源替代效應影響,動力煤市場價格持續承壓。截至6月底,長江口5500K動力煤均價較年初下降19.4%(由820元/噸降至661元/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同步下跌5.5%(從703元/噸至664元/噸)。這一趨勢直接利好火電企業,多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例如某華東地區火電上市公司預計淨利潤達17.54億元-20.87億元,同比增長32%-57%,而華北區域上市火電企業的虧損面已全面扭轉為盈利。
煤炭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態勢明顯。以某頭部煤企為例,其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降13%-20%,另有企業出現由盈轉虧現象。面對需求端疲軟與進口煤競爭壓力,煤炭行業加速推進「煤電一體化」布局。數據顯示,部分企業通過收購火電資產強化產業鏈協同效應:如某能源集團斥資6.69億元收購49%火電項目股權,並規劃至2025年投入超60億元用於煤電聯營固定資產投資。
在價格波動周期下,不同地區火電企業的市場策略出現分化。西北部企業依託煤炭資源稟賦優勢擴大產能規模(如某項目規劃1500萬噸/年褐煤礦區配套262萬千瓦火電機組),而東部沿海省份則通過提升機組能效應對成本壓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某上市火電企業發電量同比增幅超8%,帶動淨利潤增長逾100%。
未來競爭將集中體現為兩方面:一是煤電聯營項目對供應鏈穩定性的強化(如「煤-電-鋁」一體化項目的資源利用率提升至92%),二是高效清潔發電技術的應用普及。當前,超臨界機組改造項目已覆蓋全國45%的火電機組,推動單位發電成本下降18%,成為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總結
2025年火電行業在煤炭價格下行周期中展現韌性增長潛力,同時倒逼產業鏈上下游加速整合。煤企通過聯營模式平抑市場風險,火電企業則依託技術升級鞏固盈利空間。隨著新能源滲透率提升與能源政策深化調整,產業格局將向「資源協同+高效低碳」雙輪驅動模式演進,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