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我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持續完善,行業競爭態勢呈現多元化特點。202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於9月11日正式啟動,聚焦「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主題,聯合行業協會與頭部餐飲企業發起反浪費倡議,標誌著食品產業在保障安全的同時正加速向可持續、高質量方向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食品安全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我國《反食品浪費法》實施成效顯著,餐飲業成為落實法律要求的核心領域。中國烹飪協會等行業協會聯合全聚德等九家頭部企業發起「制止餐飲浪費」倡議,通過推廣小份菜、套餐組合及數位化管理工具,推動行業形成節約型消費模式。數據顯示,參與企業的食材損耗率同比下降12%,消費者光碟行動執行率達85%以上。
食品安全監管持續強化,企業需嚴格遵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速凍面米與調製食品》(GB 19295-2021)等法規標準。例如全聚德在生產端建立「三個區、十三個步驟、四個關鍵環節」的管理體系,確保從原料採購到成品出廠的全流程合規性,進一步鞏固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
在食品安全競爭中,供應鏈管理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全聚德等老字號率先採用本地化食材策略,其烤鴨主要原料鴨坯需滿足「品種、植物性填飼、北京地理標誌產品、溯源」四大標準,並通過可追溯系統實現全程監控。自2008年起,每隻烤鴨均配備唯一標識碼,消費者可通過多渠道查詢從養殖到配送的全鏈路信息,覆蓋率達100%。
技術創新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支撐。全聚德研發的手工片制烤鴨嚴格遵循《全聚德片鴨操作規程》,通過低溫速凍技術鎖住營養與風味,同時滿足食品安全要求。這種標準化生產模式不僅保障了產品品質的穩定性,還為連鎖餐飲企業規模化擴張提供了可靠範本。
據2025年行業數據顯示,全國餐飲業因浪費造成的經濟損失較五年前減少約40%,反食品浪費法普及度達93%。在食品安全領域,頭部企業通過數位化轉型實現質量管控效率提升30%,消費者對追溯體系的滿意度超過80%。
市場競爭中,注重食品安全與節約的企業市場份額穩步增長。例如全聚德通過推出「半套鴨」「一人食烤鴨」等產品,在減少浪費的同時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帶動客群年輕化比例上升15個百分點。此類實踐表明,將食品安全管理與社會責任結合已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的核心策略。
2025年的中國食品安全領域呈現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消費觀念升級三重驅動態勢。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不斷完善,行業頭部企業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時,通過節約實踐引領社會風尚,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未來,隨著數位化與標準化進程的深化,食品安全將不僅是企業生存的底線,更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