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半導體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先進封裝技術成為突破摩爾定律瓶頸的核心路徑。根據最新產業數據,2025年後端設備市場規模已達69億美元,HBM堆疊、混合鍵合等工藝推動產業鏈重構。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隨著製程向3nm以下推進,傳統光刻/刻蝕設備技術要求持續攀升,晶圓廠設備投資占比超過80%。先進封裝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HBM堆疊需求推動TSV刻蝕機、研磨設備等市場需求激增。數據顯示,混合鍵合工藝對設備精度要求達到亞微米級,帶動相關設備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達5.8%。
全球前五大半導體設備廠商仍由美日歐主導,但後道封裝領域出現結構性變化:日本DISCO以42%市占率穩居減薄/切割設備龍頭;荷蘭BESI在晶片貼裝領域占據35%市場份額;中國香港ASMPT憑藉引線鍵合、凸塊設備雙料冠軍地位,在全球先進封裝設備市場占有率突破28%,尤其在HBM鍵合機領域已獲得頭部客戶訂單。
國內後道設備自給率不足14%,與2030年目標存在顯著差距。相較於從零研發或跨境併購的高風險路徑,重點扶持具備技術積累的本土企業更具可行性。ASMPT作為唯一進入全球第一梯隊的中國企業,在混合鍵合機等前沿領域已實現技術突破,並通過上海臨港研發中心完成國產化布局,2023年大陸營收占比達30%,成為關鍵戰略支點。
當前全球半導體設備呈現"摩爾放緩+封裝革命"雙重特徵。ASMPT在先進封裝設備領域擁有超過2000項專利,其HBM鍵合機精度和產能指標已比肩國際頭部企業。數據顯示,該公司第二代混合鍵合設備將於第三季度交付量產客戶,預計帶動國產封裝設備市占率提升至18%以上。
來看,2025年半導體產業呈現三大特徵:先進封裝技術主導創新方向、後道設備需求增速超越前端、中國廠商在特定領域實現突破。面對美國持續升級的出口管制,通過強化ASMPT等本土頭部企業的技術優勢,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已成為保障產業鏈安全的核心策略。未來五年,隨著HBM堆疊工藝向8層以上發展,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技術門檻與戰略價值將持續提升,產業格局重構正在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