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光伏行業正經歷關鍵轉型期。隨著能源結構加速調整,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光伏製造基地,在政策引導和技術疊代雙輪驅動下,產業鏈各環節競爭格局正在重塑。近日發布的多晶矽能耗新標準引發市場高度關注,這一舉措或將打破行業無序擴張態勢,推動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為投資者提供新的布局窗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國家標準委近期公布的《多晶矽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徵求意見稿)顯示,綜合能耗指標將大幅下調:1級先進值維持5kgce/kg不變,2級新增或改擴建產能從6降至5.5,3級現有產能從7.5收緊至6.4。這一調整意味著企業需在2025年前完成技術升級或面臨淘汰風險。據測算,能耗標準提升將導致行業整體成本增加約15%-20%,倒逼中小產能退出市場。疊加「不低於成本價銷售」等政策組合拳,光伏產業鏈價格戰有望終結,頭部企業的盈利能力料將顯著改善。
在能耗指標趨嚴的背景下,具備工藝優化能力與規模效應的企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截至2024年底,全球多晶矽產能CR5已超60%,預計到2025年行業集中度將提升至75%以上。技術疊代成為關鍵競爭要素:N型TOPCon電池量產效率突破26%,鈣鈦礦疊層技術實驗室轉化率已達33.7%,這些突破性進展正在重塑光伏產品溢價邏輯。資本市場對具備核心技術儲備的企業關注度持續升溫,相關標的在估值修復過程中或呈現結構性行情。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達438GW,較2020年增長超3倍。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市場,預計「十四五」期間年均裝機量維持在120-150GW區間。政策推動下,行業盈利拐點或已臨近:
儘管行業前景向好,但需關注兩大變量:其一,能耗標準落地可能引發階段性供需波動;其二,海外貿易壁壘升級或影響出口占比。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具備以下特徵的企業:擁有低碳工藝認證的矽料供應商、掌握新型電池技術專利的設備製造商、以及布局「光伏+儲能」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2025年作為光伏行業政策深化與技術突破的關鍵節點,市場格局正在從粗放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能耗標準升級加速了落後產能出清,而技術創新則為產業鏈各環節注入新的增長動能。投資者應把握政策驅動下的結構性機會,在產業集中度提升和技術疊代兩條主線中挖掘優質標的,同時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需求釋放節奏及配套政策落地情況。隨著全球能源轉型進程加快,光伏作為清潔能源主力賽道的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