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10月15日開幕的"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上,深圳新凱來工業機器有限公司以全鏈條設備布局引發行業震動。儘管其展台未直接展示光刻機產品,但通過覆蓋半導體製造全流程的16款核心設備及子公司技術突破,這家企業正推動國產設備從"被動替代"向"主動出擊"轉型。本文聚焦光刻機技術演進與產業鏈動態,解析中國半導體設備生態重構的深層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刻機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光刻機作為晶片製造最精密環節的關鍵設備,其技術特點包括高解析度(如當前主流EUV光刻機實現5nm製程)、複雜光學系統及嚴苛工藝控制。儘管新凱來本次未展示光刻機產品,但其展出的光學檢測BFI嶽麓山、光學量測DBO天門山等4款設備,折射出國產廠商在光刻配套領域的技術積累。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光刻機市場規模超百億美元,而中國半導體製造企業對先進位程需求激增,推動本土企業在光刻膠、光源系統等細分領域加速突破。
新凱來子公司啟雲方今日發布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EDA設計軟體,萬里眼推出新一代超高速示波器,與母公司設備形成協同效應。這種全產業鏈布局策略直接回應了行業痛點——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長期面臨"能買則不造"的市場慣性。數據顯示,2025年新凱來已推出覆蓋擴散(EPI峨眉山)、刻蝕(ETCH武夷山)、薄膜沉積等環節的31款設備,技術指標接近國際二線水平。這種主動出擊不僅提升國產設備可靠性驗證機會,更倒逼下游企業重新評估供應鏈風險與成本結構。
展會透露的產業信號顯示,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正通過子公司垂直整合實現技術閉環。例如,萬里眼示波器為工藝調試提供實時監測支持,啟雲方EDA軟體優化晶片設計-製造銜接效率,而新凱來母公司的光學量測設備(如AFM沂蒙山)則直接服務於光刻機良率提升。這種"硬體+軟體+服務"的生態模式,正逐步打破國外廠商在光刻機等高端領域的壟斷格局。據行業觀察,2025年中國企業在193nm浸沒式光刻機核心部件國產化率已突破60%,為下一步EUV技術攻堅奠定基礎。
從深圳灣芯展的盛況可見,中國半導體設備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轉折:以新凱來為代表的廠商通過全鏈條布局和技術協同,在光刻機等關鍵領域構建起替代能力與創新空間。當國產設備從"可選方案"轉變為"性能優選"時,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將迎來更深刻的重構。這一進程不僅關乎技術突破,更是產業鏈自主可控意識覺醒的里程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