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生豬養殖業正面臨周期性調整的關鍵階段。截至2025年10月,自繁自養模式已由盈虧平衡點轉為虧損狀態,四季度產能持續釋放與需求季節性波動的疊加效應,使得行業競爭態勢進一步加劇。本文基於市場供需數據及成本變動分析,探討生豬產業在產能擴張周期下的盈利壓力、價格波動規律以及未來趨勢預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生豬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四季度出欄的生豬對應能繁母豬存欄周期為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間中大型企業樣本數據顯示,能繁母豬存欄量分別環比增長0.58%、0.71%和1.07%,散戶生產效率提升進一步放大供應能力。預計四季度生豬出欄量將累計增加10.57%,其中大體重生豬集中上市或加劇市場階段性供過於求的局面。
從屠宰端看,10月屠宰量降幅可能收窄至與9月持平水平,但進入11月後受天氣轉冷及醃臘備貨需求拉動,樣本企業日均屠宰量預計於12月環比激增26.18%。供應增量與需求回暖的時序錯配,導致四季度生豬市場整體呈現「供強需弱」特徵。
儘管冬季消費旺季將推動終端需求增長,但供應端擴張速度更快,供需雙增背景下價格上行空間受限。10月因豬肉消費需求處於年度低谷期,疊加出欄量激增,豬價可能跌至成本線以下的低位水平(預計均價約10.90元/公斤)。
進入12月傳統消費高峰後,集中備貨或短暫推高價格至11.40元/公斤區間,但隨後因供應持續放量,最終月度均價仍低於成本線。全年來看,四季度豬價中樞預計維持在10.90-11.40元/公斤的窄幅波動狀態,較三季度均價下跌約3%。
受價格低迷影響,2025年四季度自繁自養模式單頭虧損幅度顯著擴大。具體測算顯示:
儘管飼料成本因玉米、豆粕價格回落可能環比下降0.68%,但整體養殖利潤仍同比下降652.33元/頭,行業平均單頭虧損達239.42元。中小養殖戶與大型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差異將進一步拉大市場分化。
2025年生豬市場競爭呈現「供應端主導、需求端滯後」的特徵,價格波動受產能釋放節奏和季節性消費雙重驅動。在成本剛性約束下,行業盈利修復需依賴供需關係的再平衡。未來養殖主體需通過精細化管理提升競爭力,並密切關注政策調控對能繁母豬存欄的引導作用。當前四季度均價預測與虧損數據表明,市場仍處於去產能的關鍵調整期,企業需加強風險管控以應對周期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