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電力 資訊詳情
2025年電力市場深度觀察:競爭格局與政策環境下的盈利挑戰及機遇
 電力 2025-11-05 09:36:16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電力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變革,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推進,傳統火電企業面臨從主力電源向調節型電源轉型的挑戰。在新能源全面入市背景下,電力市場競爭加劇,疊加電價市場化改革深化,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雖實現利潤增長,但營業收入持續承壓,行業盈利模式面臨深刻調整。

  一、電力市場增利不增收現象凸顯,競爭加劇與電價政策雙重壓力

  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大唐發電、國電電力、華電國際、華能國際)2025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除國電電力因投資收益變動及減值計提影響外,其餘企業淨利潤普遍增長。華能國際以約148億元盈利居首,華電國際、大唐發電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5.9%、51.5%。然而,增利不增收成為行業普遍現象,多家企業自2023年起連續多季度營收負增長。

  核心矛盾源於兩方面:

  1. 上網電價下行壓力:前三季度,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大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分別同比下降3.5%、2.8%、4.3%,至478.7元/兆瓦時、509.6元/兆瓦時、430.2元/兆瓦時。國電電力電價降幅達7.5%,至396元/兆瓦時。

  2. 火電發電量縮減:華能國際煤機上網電量同比下降7.1%,大唐發電降幅1.2%,華電國際煤電機組利用小時數同步下滑,主因新能源裝機擠壓發電空間及電力現貨市場策略調整。

  二、電力成本結構優化與競爭環境變化:煤價波動與新能源衝擊並存

  煤價下跌是利潤改善主因:前三季度,國電電力入爐標煤單價降至820.99元/噸,同比降低14.2%;華能國際燃煤板塊利潤同比大增102%,達132.68億元。然而,行業對後續煤價走勢存在分歧:

  新能源全面入市加劇競爭:136號文實施後,新能源項目進入電力市場,但面臨補貼退坡、消納瓶頸及電價競爭壓力。火電企業雖轉型調節電源,但新能源裝機擠壓火電發電空間,導致煤電機組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進一步壓縮傳統電力業務收益。

  三、電力政策驅動盈利模式重構:容量電價與輔助服務機製成關鍵支撐

  為應對電力市場變革,政策端推出容量電價機制,推動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比例提升。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某火電龍頭企業通過容量電價獲得71.8億元補償,折合度電補貼約27.85元/兆瓦時。政策明確要求:

  四、電力企業戰略轉型方向:成本控制與多元收入並舉

  在電力競爭加劇與政策調整背景下,企業正採取多維策略穩定盈利:

  1. 強化成本管理:通過淡儲旺耗策略優化燃煤採購,利用進口煤補充現貨資源,降低燃料成本波動風險。

  2. 收入結構優化:依託容量電價、輔助服務等機制,降低對電量電價的依賴,提升固定成本回收能力。

  3. 新能源與火電協同:加速風光基地建設,同時通過火電靈活性改造提升調節能力,平衡新能源波動性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電力行業正站在轉型十字路口

  2025年電力市場競爭加劇與政策環境變化,迫使傳統電力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提升與模式創新」。儘管短期利潤受益於煤價下跌,但長期盈利需依賴成本控制、政策紅利及多元化收入結構。隨著新能源全面入市與容量電價機制落地,電力企業需在保供與市場化改革間尋找平衡,加速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商業模式。未來,電價競爭、燃料成本管控及政策響應能力將決定行業競爭格局的重塑方向。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電力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