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養殖 資訊詳情
肉食雞價格成本出現倒掛
 肉食雞 2009-01-01 15:03:00

    中秋節過後,肉食雞價格開始了下跌之勢,從中秋節前的4.1元/斤狂跌至現在的3.5元/斤,養殖戶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一些養殖戶呼喚市場定價權。

    近日,記者採訪了多名肉食雞養殖戶。談起肉食雞當前的價格,淄川區的一名養殖戶孫先生直搖頭,「幾乎是養得越多,賠得越多。」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隻雞按照3斤出欄計算,需要消耗飼料6.5斤左右,飼料價格目前在1.4元/斤左右,這樣算起來光飼料差不多就需要9元錢,加上雞苗、藥物的成本、水電等各種費用,總的算下來差不多一隻3斤重的肉食雞成本在11.5元左右。而最近兩天肉食雞的出欄價格大概在3.5元/斤,這樣一隻雞差不多要賠超過1元錢。

    為什麼肉雞價格低於成本還會有人賣呢?孫先生告訴記者:「沒有辦法,肉食雞有個出售的黃金時間段,如果過了這個時間再不賣的話,養的時間越長越賠錢,因為後期肉食雞的料肉比會提高(吃的飼料多而長肉少),推高成本。所以價格低的時候,不是養殖戶自己原意賣,而是如果不在這個價格賣會賠得更多。」

    養殖戶畢先生表示,他曾經試圖與附近的幾家養殖戶搞價格聯盟,最終的結果就是聯盟沒有約束力,大家還是在各自為戰。一到了黃金賣點,不少人就放棄了聯盟,都以自己的眼前利益為重。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余萬林副教授認為,分散的小規模養殖沒有市場定價權,如果養殖戶想要得到一定話語權,那麼培養一個規範的市場,通過與下游產業簽訂一份大合同是降低風險的有效途徑。從長期來看,價格忽高忽低,對買方、賣方都不利,雙方都有規避風險的需求,如果養殖戶與肉聯廠能夠簽訂一份長期的合同那應該是互利的。

    對於養殖戶自發建立價格聯盟,余教授認為,即使這個組織真能成立,也只能在很小範圍內提高他們抗風險的能力。肉食雞養殖很難成立一個全國範圍的壟斷價格同盟,同樣讓一家養殖戶擴大規模直至在全國範圍形成壟斷也是很不現實的。

    另外,余教授還為發展肉食雞養殖業支了一招。他認為地方政府如果想要在發展養殖業上有所作為,那麼就需要把分散的養殖戶實現集中。當然這個集中不一定非得是養殖區域的集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的集中。基層畜牧部門可以承擔這樣一份責任,那就是為「單打獨鬥」的個體養殖戶提供一個信息平台,包括雞苗、飼料、疫情、銷售等各方面。這樣一來分散的養殖戶可以藉助這個平台形成一張網,專門網羅對自己有利的消息,自然有助於事業的發展。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肉食雞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