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廳、國土廳7月10日向該省的全國人大代表匯報土壤污染情況時,首次披露省內珠三角地區28%的土壤重金屬超標。廣東省由此成為中國首個披露省內局地土壤污染數據的省份。
珠三角地區是該省核心經濟區域,亦是較重要的農業區域,包括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市,以及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慶市、江門市、中山市和東莞市等七個地級市。珠三角地區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總面積的14%左右。
廣東省農業廳披露,珠三角地區28%土壤重金屬超標,汞超標最高,佛山南海、江門新會、廣州白雲比較重,大概超標過50%。番禺、增城、從化沒有超標的比較多,九成符合要求。
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站長曾思堅表示,省農業廳從2002年開始調查,土壤重金屬超標中汞超標程度最重,其次就是鎘和砷。
廣東省國土廳匯報時透露,國土部與廣東省政府歷時6年的《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農業地址與生態地球化學調查項目》顯示,珠三角三級和劣三級土壤占到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總面積的22 .8%,重金屬元素異常主要分布於廣州-佛山及其周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
依據1995年頒發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壤要求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三級標準土壤雖也可以從事農業生產,但已超過「維護人體健康的土壤限制值」。該標準並未設置劣三類土壤的等級,一般來說,劣三類土壤是指所有低於三級標準的土壤。
中國土壤共分為三類,第III類土壤的功能是——「主要適用於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礦產附近等地的農田土壤(蔬菜地除外)。」 III類土壤執行上述三級土壤標準。
廣東省環保廳總工程師陳銑成在匯報時稱,由於省內長期以來對土壤環境不重視,相關工作起步晚,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到目前我們還沒真正摸清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包括土壤污染面積、種類和水平等,以及重點區域及污染隱患的危害程度等情況都掌握不夠。
有業內專家指出,儘管不是全省土污染情況,儘管珠三角僅占全省面積14%,但廣東省的此次的數據公布仍有重要意義。
公開本身的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7月起,環保部和國土部聯合開展了一項名為「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工作,這是中國首次開展的土壤污染普查。截至2010年底,該普查已「組織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總報告和專題報告」,但結果卻至今未公布。2013年上半年,環保部在一次回復公民信息公開申請時稱,上述結果是「國家秘密」。
珠三角28%土壤重金屬超標的數字高於全國水平。環保部在2006年公布的不完全調查數據稱,中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三者合計1.85億畝,占中國18億畝耕地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