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樓市成交持續火爆,不少城市的公積金貸款餘額已經「囊中羞澀」。
日前,徐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宣布,從7月底開展「個人住房公積金轉商業貼息貸款業務」,公積金管理中心與受託銀行合作,將公積金貸款轉由受託銀行發放商貸,在個人償還商貸期間,對因商貸利率和公積金貸款利率不同產生的利息差,由公積金中心逐月補貼給借款人。
徐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稱,今年以來,徐州市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總量的迅猛增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正常發放。
一位熟悉公積金運行的業內人士表示,「公轉商」、「輪候制」等都是緩解燃眉之急的權宜之計,樓市低迷時,公積金過度結餘會造成資源浪費;樓市火爆時,又容易出現餘額不足的情況,因此,建立合理的公積金存貸機制,加大對公積金風險的管控才是長遠之計。
在部分城市公積金餘額告急背後,是這些城市樓市持續火爆的事實。以杭州為例,2013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共成交新房23051套,僅次於2009年上半年,二手房成交18593套,同比增長89%。
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上海市公積金個貸金額達到72.39億元,這一數字創造了公積金個貸業務開辦以來的月度放款的最高紀錄。1~6月上海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面積為556萬平方米和1371萬平方米,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56%和126%,上半年上海累計發放公積金個貸333.80億元,同比增長 115.31%,同樣為歷史新高。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介紹,6月份的時候,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對外的口徑是「審批從嚴」,但受其影響放款速度放緩成為不爭的事實,不排除公積金短期資金緊張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