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宏觀經濟 資訊詳情
居民消費價格態勢上漲明顯 CPI或上漲1.5%
 CPI 2016-01-01 14:36:36

  居民消費八大類價格呈現全體上漲態勢。食品類價格上漲1.7%,菸酒類價格上漲6.4%,衣著類價格上漲11.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9%,居住類價格上漲1.0%。

  2016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將呈溫和平穩上漲態勢。初步預計,CPI上漲1.5%左右,PPI下降3.5%左右。要做好相關預案,警惕發生通貨緊縮。

  一、哪些因素將支撐物價上漲

  1.價格改革推升物價漲幅

  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提質增效,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價格改革政策,尤其是近年來的低物價環境為價格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近年來全國範圍內的霧霾污染進一步倒逼了資源價格改革的步伐,後期水電油氣資源等價格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2015年國家推進出台了多項價格改革政策措施。城鎮居民用水和用氣階梯價格指導意見提出2015年底前在全國市級城市實行階梯水價和氣價;完善跨省區電力交易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規範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力價格管理,推進輸配電價形成機制改革;根據各地的水污染情況和社會環境承載能力,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並保證合理盈利;將鐵路貨物運費由0.1451元提高到0.1551元/噸公里,並允許上浮10%;北京等城市為緩解財政壓力提高公共運輸價格。

  2.勞動力成本穩步上升

  由於我國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加之近年來撫養成本明顯提高,我國人口出生率較低,近十年來我國每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維持在0.5%左右,比建國初期低1.5個百分點左右,比改革開放初期低0.8個百分點左右,導致勞動力數量減少,人口撫養比上升。

  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和人口撫養比的上升導致我國勞動力成本上漲。2014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就業人員年工資為56339元和36390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9.4%和11.3%,農民工月收入為2864元,比2013年增長9.8%,以上工資增速均超過2014年8.2%的GDP名義增速。

  3.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望企穩

  2015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原油和鐵礦石價格降幅超過40%,部分農產品(15.92, -1.77, -10.01%)價格降幅超過20%,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下降超過10%,目前大宗商品價格水平已經很低,2016年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下降或降幅超過2015年的可能性較小。

  IMF的最新預測報告顯示,2016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6%,比2015年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分別增長2.2%和4.5%,分別比2015年提高0.2和0.5個百分點。經濟的好轉將提升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支撐其價格。由於2015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明顯下降,供需矛盾突出,今年下半年以來大宗商品的生產供給開始下降,有利於價格觸底反彈。

  4.翹尾因素有所提高

  經測算,2015年CPI的翹尾因素為0.5%,PPI翹尾因素為-1.9%。根據目前公布的1-10月CPI各月的環比數據,如果四季度CPI各月環比按十年平均計算,那麼2016年CPI翹尾因素為1.0%,比2015年提高0.5個百分點;如果四季度CPI各月環比按-0.3%、0.0%和0.5%計算,2016年CPI翹尾因素為0.6%,比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根據1-11月PPI各月的環比數據,如果四季度PPI各月環比按十年平均計算,2016年PPI翹尾為-1.7%,比2015年高0.2個百分點;如果四季度PPI各月環比均按-0.4%計算,2016年PPI翹尾為-2.5%,比2015年低0.6個百分點。因此,初步預計2016年CPI翹尾因素將高於2015年,PPI翹尾因素低於2015年。

  二、抑制物價上漲的因素

  1.總需求穩中趨緩

  2012年以來,受潛在增長率下滑、去產能、調結構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我國經濟沒有進入8%-9%的增長區間,直接回落至8%以下,2012年我國經濟增長7.7%,比2011年回落1.8個百分點,之後經濟增速回落趨勢進一步顯現,2014年以來各季經濟增速低於7.5%,2015年三季度經濟增速跌破7%,回落至6.9%,創2009年二季度以來最低。根據當前的經濟走勢,初步預計2015年經濟增長6.9%左右,基本能夠實現調控目標。

  2016年世界經濟仍將維持低速溫和復甦態勢,國內房地產調整、製造業增長潛力下降、地方政府債務高企限制投融資能力、政策效果減弱等因素將抑制經濟增長,初步預計2016年經濟增長6.5%左右,呈進一步回落趨勢,物價上漲的需求壓力進一步減輕。

  2.居民通脹預期減弱

  居民信息獲取渠道日益多元化,居民的通脹預期能力逐漸增強,居民通脹預期對預測未來物價走勢的借鑑意義增大。居民對未來通脹的走勢和預期一般與當期或前幾期物價漲幅關係密切。今年以來我國消費者物價漲幅較低,工業生產者價格下降,居民的通脹預期亦呈減弱態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三季度的調查統計,當期居民物價滿意指數達到27.8%,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創2010年以來次高,31.3%(去年同期少0.2%)的調查者認為物價水平上升,比去年同期降低0.2個百分點,7.6%(比去年同期多0.9%)的調查者認為未來物價水平將下降。

  3.產能過剩使物價面臨長期下行壓力

  產能過剩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長期性問題,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過渡投資的後遺症,是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難題。我國產能過剩廣泛存在於鋼鐵、有色、石化等傳統行業和重化工行業,部分戰略性產業也存在產能過剩。我國多少行業產能利用率在75%以下,粗鋼和電解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0.7%和74.1%,產能過剩分別達到3.5億噸和0.27億噸,風電設備產能利用率在60%以下。工業生產者價格下降和企業利潤回落也是產能過剩的佐證。

  2012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者價格連續四年下降,是產能過剩的必然結果,不過去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加深了工業生產者價格下跌的幅度。近年來我國化解產能過剩成效並不顯著,過多的使用行政手段,利用市場化手段淘汰過剩產能的調控政策不多。未來化解產能過剩的宏觀調控政策應更加注重市場化。

  4.糧食豐收提供了穩定物價的物質基礎

  我國糧食產量自2004年以來連續十二年增產。從糧食價格看,近年來在惠農政策帶動下,國內小麥、大米等主要糧食品種價格明顯高於國際水平,國家公布的2015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格連續兩年不變,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連續三年不變。因此,在糧食豐產、價格水平較高的基礎上,2016年糧食價格將維持平穩運行態勢,為穩物價奠定基礎。

  5.對2016年物價走勢的判斷

  2016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將呈溫和平穩上漲態勢,漲幅與2015年基本持平,工業生產者價格將繼續呈下降態勢,降幅比2015年有所收窄。初步預計,2016年CPI上漲1.5%左右,PPI下降3.5%左右。要做好相關政策預案,警惕發生通貨緊縮的可能。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CPI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