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節將至,包括豬肉、雞蛋在內的主要食品價格近期開始出現大幅上漲趨勢,居民消費價格(CPI)有望受此影響走高。機構普遍認為,1月CPI或將成為全年高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1月中旬全國50個城市豬肉後臀尖和五花肉價格比上旬均提高了1.9個百分點,而此前1月上旬這兩項價格也分別提高了11.1%和0.9%。1月中旬,其他主要食品價格大多也呈現上漲趨勢,其中雞蛋價格和大白菜價格分別比上旬上漲了2.5%和5.2%。
多家機構近期預計,受極寒天氣等因素影響,1月CPI可能同比上漲2%左右。業內人士預計,全年CPI上行幅度有限。當前貨幣政策雖然受到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制約,但貨幣政策仍可能繼續放鬆。
證券分析師認為,與去年相比,雖然今年春節仍在2月,但時間提前,返鄉潮提前。1月我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極寒天氣,多地氣溫出現數十年一遇低溫,無論是肉禽蛋、水產還是蔬菜,價格均較上月明顯上升。從農業部發布的「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和「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來看,農產品與菜籃子批發價格分別環比上升2.9%和3.5%,明顯高於去年同期水平。因此,1月食品價格會出現明顯上升態勢。預計1月CPI同比上漲2%,環比上漲0.7%。
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認為,春節臨近,物價季節性上行,雨雪天氣推升食品類價格。根據商務部公布的周頻農產品價格指數,1月前三周食品價格漲多跌少,整體上漲幅度加大,除了水產品價格基本穩定以外,其他主要食品價格都有所上升。預計1月食品價格環比漲幅加大,同比漲幅在3.4%到4%之間。春節因素拉動服務價格小幅上漲,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在1%到1.2%之間。綜合判斷,1月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8-2.2%之間,取中值為2%,較上月明顯回升。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貨幣政策在穩健的基礎上偏向寬鬆調節,流動性釋放將推動CPI小幅上升。去年四季度狹義貨幣M1增速大幅上行,10、11、12月分別高達14%、15.7%、15.2%,將帶動CPI在今年一季度末至二季度有所上升。由於不會出台強刺激貨幣政策,基礎貨幣供應增速難以像2009年末至2010年初那樣高達30%以上,因此對CPI的持續抬升作用相對有限。
央行近期加大公開市場操作的流動性投放力度,向市場傳遞暫不降準的信號。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有可能持續放鬆。
胡艷妮認為,未來央行一方面會控制信貸節奏,另一方面將通過加強資本管制控制資本外流,節後降準的可能性仍較大。央行通過SLO、SLF、 MLF以及逆回購等方式投放資金而非直接降准,可以緩解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並非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央行並非不想降准,而是受制於匯率引而不發,只待條件成熟。即便短期不降准,也會通過持續的逆回購等方式穩定資金面。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報告認為,未來貨幣政策態度和力度依然取決於經濟變量,尤其是工業增加值和CPI。在匯率和利率不同時動而是節奏輪動的規律下,目前央行傾向於不釋放那麼強烈的引導利率下行信號,但今年在供給側改革和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預計工業增加值和CPI均會逐步下行,貨幣政策最終也會在利率層面逐步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