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內容詳情
2016年歐洲標籤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標籤 2016-04-27 15:24:33

  據我國標籤行業市場分析,2014年世界標籤需求與上一年相比增長3.7%,達到555億平方米。現對2016年歐洲標籤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如今利用標籤和包裝形式的範圍日益擴大,為了能夠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提升企業品牌和影響力,近年來模擬和數字印刷技術在消費品方面以及標籤和包裝機械方面得到了大量的發展與創新。

  歐洲壓敏膠標籤技術應用將會繼續保持增長模式,套筒標籤格式尤其是熱收縮標籤,仍然占據全球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套筒標籤約占全球捲筒標籤市場的17%,與占據主導地位的熱收縮TD技術每年增長5.8%。

  數據說話:標籤行業市場發展強勁

  一份新的市場研究報告指出,歐洲標籤市場到2019年將以每年2.72%的複合增長率增長,新產品的開發將是市場的關鍵趨勢。歐洲國家正在經歷著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不斷發展的現狀,這使得需求不斷增加,促使廠商將不斷創新的產品組合推向市場。據報導,在歐洲範圍內標籤行業迅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就是歐洲經濟發展,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食品和飲料包裝需求不斷增加。

  歐洲2015年占世界標籤市場的25%,與2014年同期相比增長速度達到了1.8%。根據設在歐洲的不乾膠標籤和相關產品生產廠家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30個歐洲國家對不乾膠的需求達到了64億平方米,較上一年同期增長5.7%,2014年,歐洲標籤需求數量比2002年高出50%,比 1996年增長約100%以上。標籤材料發展的另一個基本驅動力就是東歐市場的增長,2014年,東歐標籤需求比2013年增加了8.7%,領先於歐洲南部6.3%、英國和愛爾蘭5.6%,中歐則維持在2.6%這樣一個較適中的增長水平。

  四面開花:標籤印刷在多領域綻放

  另一份報告指出,食品和日化產品標籤市場在2014年出現了顯著地增長,在這兩個領域中均達到5.3%的增長,飲料市場的增長為4.9%,排在第三位,辦公用品,耐用消費品和醫藥領域則占據了後三位。

  對歐洲標籤製造公司進行調查顯示,40%的企業已成功進入套筒印刷領域並發展良好,20%則表示他們非常感興趣進軍該領域。西歐是既亞洲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套筒標籤消費地區,預計未來該地區每年將達到2-3%的增長率。

  軟包裝是呈現向上發展趨勢的另一個領域。大約有四分之一參加調查的標籤印刷設備製造商回應稱他們已經成功進入到軟包裝市場領域,另外有15%的人表示他們對此非常感興趣。該地區直立袋市場預計在未來五年中,每年將達到5.5-6.5%的增長,軟包裝行業作為一個整體預計將達到兩倍的銷售增長。

  膜內標籤雖然沒有展現出像收縮和軟包裝相同的增長,但在行業中動力強勁顯示出相當大的潛力。雖然該技術在全球標籤市場所占份額只有約2%,但是膜內標籤在食品、飲料、個人護理和保健品方面開闢出了新的發展機會,預計在未來五年中每年將達到2.3%的增長。

  數位化進程:數字印刷機強大市場前景

  標籤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從歷史上看,歐洲標籤市場在數字印刷機的使用率上一直很高。隨著全球標籤行業平均運行規模的平穩下降,數字印刷在標籤領域迎來發展良機。調查顯示,超過30%的被調查者計劃在今年投資至少一台印刷或其他形式的設備,超過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劃投資數碼印刷噴墨解決方案。在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噴墨投資(54%)和以墨粉為核心的噴墨(46%)投資之間相差非常少。

  如今,歐洲仍然是數碼印刷機最大的市場,占每年銷往世界各地的司馬印刷的40%左右。

  整個歐洲,大量的小型印刷企業在未來都將面臨自主品牌生產的挑戰。他們的設備仍是以前的柔印和凸印技術,成本問題成為他們對採用數字印刷設備望而卻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價格在1萬歐元到30萬歐元的經濟型數字印刷設備需求強勁。

  標籤印刷過程中,數字印刷是降低成本和時間的有效方法並能幫助企業形成自定義標籤印刷方面的優勢得到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在可變數據印刷領域平穩發展。雖然數字印刷機廠商越來越注重獨特的數位化應用,例如VDP標籤應用,但是VDP應用並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另一方面,更多的版本和系列化的產品呈現出了不斷增長的趨勢。

  質量為先:加大研發實現降本增效

  雖然數字印刷增長強勁,但報告顯示去年柔印設備占到了60%,成為行業黑馬。在歐洲市場傳統UV柔印仍然占據主導地位,貫穿整個標籤印刷製作領域,高效的生產高質量產品在歐洲市場上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隨著印刷行業競爭加劇,利用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提供高品質產品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意味著設備需要支持生產力的基本要素的同時,減少運營時間,降低耗材等物料浪費達到提高生產速度的目的。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標籤相關研究報告
標籤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