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 內容詳情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
 地產 2018-06-21 15:12:46

  2016年,辦公樓的投資增速繼續下滑到5.2%,全年辦公樓投資額6533億元;商業營業用房的投資額15838億元,占商業地產投資總額的70%。那麼商業地產發展趨勢會是如何呢?

  2010年以來,商業地產市場的新開工面積的增速持續放緩,尤其是從2014年開始出現負增長的情況,甚至2015年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達到10.2%,2016年隨著房地產市場銷售情況好轉及部分政策利好因素,新開工面積降幅縮小至1.3%。

  2016年,辦公樓的新開工面積持續2年減少至6415萬平米,同比降幅2.3%,比2015年的10.6%的降幅有明顯減小;商業營業用房的新開工面積持續3年減少至22317萬平米,同比降幅0.9%,比2015年的10.1%的降幅有明顯減少。商業營業用房的新開工面積占商業地產市場總量的77.6%,仍是市場供應主力。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一、商業地產庫存較大,多渠道去庫存貫穿始終

  由於商業地產產能過剩,去庫存一直是商業地產的重點問題。2017年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114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2%;其中住宅322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辦公樓353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1%;商業營業用房1550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2%。商業地產的庫存壓力依然很大。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二、新一線城市步入存量時代,三四線城市進一步布局

  隨著2017年新一線城市購物中心增速逐漸放緩至15%以下,新一線城市商業地產將步入存量時代。武漢、成都、杭州、天津、蘇州、重慶、南京、西安、長沙、青島、寧波、無錫、廈門、大連、瀋陽、濟南、鄭州、南昌,共18個城市位列其中。

  在此情景下,一線二線城市的購物中心趨於飽和,購物中心已經出現了嚴重過剩,三四線城市是未來5年~10年內商業地產的機會,甚至是五線城市,目前全國有三線城市54個,四線城市103個,加起來未來可以容納1000座購物中心。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三、側重最後一公里經濟圈,複合型社區商業產品仍占優勢

  過去很多年,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年人、青年人,主要是針對中年人、青年人來塑造產品和建設大型社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房地產行業需要轉型發展,部分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布局在涉老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這將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重大變化。

  房地產行業在規劃未來建設項目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行業服務人群主要是誰,需要安排哪些配套服務設施等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商業市場的激烈競爭,社區商業正在從單一的住宅底商向專業市場、主題商場、商業步行街演變。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四、商業地產再現去粗取精,優勝劣汰新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新開業購物中心約900家,商業體量有望達到9000萬平方米,大約是2016年體量的兩倍多。按照2015、2016年預計開業與實際開業數量的比例關係,平均開業率約為五成,照此估算,2018年新開業購物中心數量將與2017年基本持平。

  商業地產發展趨勢五、政策調控力度加大,細化政策將實施落地

  政策支持層面,調控力度仍將逐步加大,未來有待更細化、落地的政策出台。2016-2017年,在商業地產整體面臨去化壓力的背景下,國家對商業地產調控力度加大,對於增量市場,因城施策、優化供應結構。 2018年,預測政策優惠方面,未來可以通過出台減免非住宅房產稅、取消企業所得稅及土地增值稅預征、降低「營改增」增值稅稅率等優惠政策,降低企業資金壓力,一定程度釋放市場活力。

  2016年,商業地產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0.3%,達到近六年來的最快增速,最終實現銷售面積14638萬平米。辦公樓銷售面積在2014年下降之後已經連續兩年保持增長,2016年同比增幅31.4%,增長至年銷售面積3826萬平米。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10812萬平米,同比增幅16.8%,占商業地產銷售面積的73.8%。

  2016年,辦公樓市場的售價延續2015年的增長態勢,平均銷售價格達到14333元/平米,同比增幅達到11%;商業營業用房的售價仍處於低增長狀態,同比增幅2.3%,比2015年的-2.6%的負增長有所好轉,但仍增長乏力,這主要來自於商業地產行業快速擴張帶來的規模泡沫、線上購物帶來的消費分流等方面的壓力。2016年商業營業用房的銷售價格達到9786.3元/平米。以上便是商業地產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了。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地產相關研究報告
地產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