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 內容詳情
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核磁共振 2015-11-30 13:34:13

  據磁共振行業技術了解,在2015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主體活動簽約現場,一個人及他帶來的項目引起了現場不小的關注。這個人名字叫做陳江波,現任湖南千山磁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的「年產320台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技術開發」項目簽約金額高達8000萬元,也是當場唯一一個與個人簽約的,該項目將使核磁共振設備實現完全國產化。現對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國內核磁共振的市場銷售額每年達100億元

  磁共振(MR)成像是一種醫學影像檢查技術,與CT掃描相比,磁共振成像參數多、掃描速度快、組織解析度高、圖像更清晰,而且檢查過程對身體完全無害。

  磁共振技術從誕生至今,全球只有三個大的超導磁體工廠——通用、西門子和飛利浦,這三家磁共振設備的龍頭企業幾乎壟斷了磁共振成像技術。

  雖然中國國內也有8、9家企業在做磁共振,但是核心部件超導磁體均只能從日本進口。陳江波靠在一台正在組裝的超導磁體旁邊告訴記者,「由於超導磁體屬於戰略資源,這三家龍頭企業生產的磁體還從來不外售,只有日本一個工廠,每年會將產能過剩的磁體出售給中國企業」。這家工廠一年的磁體產量也僅僅是200個左右。這些原因也使得磁共振成像檢查費用一直居高不下,一大部分中國老百姓沒法選擇這種最健康的檢查手段。

  事實上,現在國內核磁共振的市場銷售額每年達100億元,這巨大的市場被5家國外公司和8家國內公司瓜分。但是,一直以來,無論是核心零部件還是議價權都被外國企業緊緊控制。

2015年我國核磁共振行業技術特點分析

  千山磁谷超導磁體2016年推向市場

  2004年,在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就讀的陳江波因為一次實習的機會接觸到了核磁共振技術,他一下就被這門科學深深的吸引住了,當時這門學科在國內尚未起步。從硬體設計到軟體算法,從理論知識到設備製造,他儘可能地進行了全方面的實踐。等到博士畢業之際,陳江波已經是國內研究核磁共振技術方面首屈一指的專家。

  博士畢業後,陳江波進入了行業頂級企業西門子公司從事磁共振的實際研發工作,但是實現核磁共振設備國產化的夢想一直在他心裡燃燒。

  2014年11月,他與湖南千山製藥機械有限公司一拍即合,合作成立了千山磁谷公司。現在,一台由他設計研發的超導核磁共振樣機正在長沙經開區千山藥機的廠區內組裝,組成設備的大約5000個零部件均由陳江波團隊畫圖設計,光設計就耗時2年多,「和外資企業的產品不同,我的設備融入了自己這麼多年來對技術的理解。」千山磁谷的超導磁體將在明年推向市場,達產後,工廠產能可達320台/年。

  核磁共振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成本自控,技術過硬,用高性價比贏得市場」是陳江波的計劃,他認為,按性能看,市場上的核磁共振機可以說有的是「奔馳」、有的是「比亞迪」,「那麼我們想做的是『長城H6』那樣的設備」。因為價格原因,現在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基本不會配備核磁共振設備,「但這是一個極廣闊的市場,這也將是我們主要開拓的市場。」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核磁共振相關研究報告
核磁共振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