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 內容詳情
2022年核磁共振前景
 核磁共振 2022-07-11 11:32:45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核磁共振是億元影像的一大進步,幾十年以來發展速度很快,在重大疾病診斷中優勢顯著,在醫療臨床應用廣泛。市場規模也在不斷增長,去年已經達到100億元,目前設備主要是進口為主。以下是2022年核磁共振前景。

  隨著MRI設備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其在重大疾病的功能診斷方面優勢顯著,帶來臨床需求的不斷增加。同時,隨著國家分級診療的持續推行,將打破傳統的大型醫療機構主導醫療影像診斷市場的格局,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影像設備配置水平和診療能力,逐步實現MRI設備在基層市場滲透率的不斷提升。

  從我國市場規模情況來看,據核磁共振市場數據統計,2020年中國磁共振成像設備市場規模約為89億元,同比下降2.20%,年均複合增長速度為8.0%,增速快於全球。預計2021年中國磁共振成像設備市場規模達到100億元。

  國內核磁共振設備市場以進口的設備最多,使用比較多的是飛利浦、西門子或者極易的設備,一般1.5T核磁的設備,價格在1000萬元人民幣左右。核磁共振的設備公立醫院,以招標採購的形式比較多,價格也會有所差異。

  核磁共振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核磁共振設備保有量為10713台,同比增長4.29%。中國核磁共振設備的人均保有量為8台/每百萬人,而日本為55台/每百萬人,美國為39台/每百萬人,中國核磁共振設備的人均保有量與已開發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未滿足的臨床診斷需求為核磁共振設備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長潛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及分級診療的推進,永磁型MRI將主要服務於基層醫療機構,憑藉其運營成本低、磁體開放度好的優勢滿足基層醫療機構初診的臨床檢查需求。永磁型MR設備作為基礎檢查設備,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

  國內廠家生產的超導型MR以1.5T為主,在國家支持性政策的驅動下,我國MR設備企業加速創新,在核心部件的研發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漸打破跨國公司的市場壟斷格局。東軟醫療等多家本土企業已自主研發1.5T MR設備,開始加快此類產品的進口替代進程。

  核磁共振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主要在臨床檢查需求,在國家的政策支持下,核心部件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打破了跨國公司的壟斷格局。以上就是核磁共振前景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核磁共振相關研究報告
核磁共振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