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業作為交通運輸服務的重要環節,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發展,2018年我國共有頒證機場235個,較2017年新增52個,平均每年新增約8.67個,年均複合增長速度達1.42%,以下是機場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上市機場整體流量增速穩中有降,各機場之間增速變化有一定同步性。機場行業分析指出,流量增速受時刻釋放、空域瓶頸等因素,呈現略微差異。其中,白雲機場增速最快,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0.0%;而上海機場同比增長僅為5.3%。
機場旅客吞吐量等級結構變化明顯,不但千萬級以上機場數量大幅增長,而且50萬-500級等級的機場數量也出現大幅增長,占比由21.7%大幅提高到的31.3%。50萬等級以下的機場總數相差僅112個,但占比卻由65%下降到49%,現從三個方面分析機場行業發展趨勢:
受民航局新規的影響,主協調場機場18年增速面臨下滑風險,白雲機場時刻有望提升。從主協調機場的正常運行情況看,過去一年內,僅有成都、重慶、昆明和西安機場的的正常放行率達到時刻擴容要求,廣州、深圳、大連和烏魯木齊機場有望達標,大部分主協調機場航班正常率較低。從機場產能投放情況看,18年2月白雲機場T2航站樓投產,同時機場準點運營情況較好,1年時刻容量提升機率較大。
機場內線收費改革正式開始執行,本次收費改革調整機場了收費管理方式和航空性業務、地面服務的基準價及浮動幅度。航空性收費中,除旅客服務費以外,其他收費基準價均有不同幅度的上調,起降費和安檢費上漲較多,其中起降費基準價上調並可在新基準價基礎上上浮不超過10%,旅客安檢費人均上漲3元。旅客服務費基準價雖未上調,但是不再制定旅客服務費優惠標準。
我國主要免稅集團經營領域相互重疊,激烈的競爭下國內各大機場免稅業務招標的租金水平(扣點率)有望重估,向國際水平靠攏。機場行業發展趨勢分析,45%左右扣點率是免稅業務盈利的盈虧平衡點,市場化定價後,機場免稅業務收入有望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背景與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基於航班運行視角的發展質量改善明顯,航班執行率與航班正常性基本達到了已開發國家的平均水平,但這個結果是在總體飛機日利用率一路走低的前提下實現的。以上便是機場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