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激烈的國家間的競爭,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迅速增長,和國家的社會發展需求,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自從2006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迅速,國際科技地位不斷提高,到去年為止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以下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的科學技術確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和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仍很大。根據瑞士洛桑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年度報告」和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對世界主要國家科技實力評價進行的綜合研究認為: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居中游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但與已開發國家和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
2017-2022年科學技術類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從話題中深層地滲透出,在中國科技發展的背後隱藏的另外一種潛在問題,那就是雖然現在中國科技發展迅猛,但是仍和已開發國家有著很大差距。科技部部長徐冠華曾在「第三屆中國科學家論壇」上說:「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國科技水平與新型工業化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異,綜合國際上有關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在49個國家中,居於28位,處於中等偏下水平。
科技部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在信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和新材料領域218個項目中,我國只有1項領先,27項與世界領先國家處於同等水平,計算機、軟體和信息安全等180項技術落後已開發國家5年左右,集成電路、CPU和新材料等技術落後已開發國家6-10年。據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提供的數據,在我國大中型企業的1180種主要專業設備中,達到先進水平的僅占26.1%。
以上數字充分顯示出:中國科技發展的確不容樂觀。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科技創新能力的不足,將對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江澤民同志也曾說:「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科技創新,關鍵在一個「創「字,去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以達到另闢溪徑、縮小差距、後來居上的目的。這才是科技創新應有的科學發展觀。
科技資源開放共享,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加強與金磚國家其他四國在民生、基礎前沿等領域共享科技資源,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共享科技創新經驗和最佳實踐,促進共同發展。如經巴西、中國、南非政府同意,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承擔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2B星)南非地面系統建設」項目,使非洲南部13個國家共享相關衛星數據,用於農業估產、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等,推動了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
科技創新對金磚國家普惠金融帶來重大變革。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是現階段中國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特徵;印度利用信息科技的先進性、便捷性為普惠金融提供技術支持;南非快速發展的移動支付技術成為農村和低收入群體獲得基本金融服務的新渠道。
金磚國家農業資源豐富,農業人口眾多。金磚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成效顯著,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普遍處於上升趨勢,個別指標名列前茅,在科研水平、教育質量、現代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等諸多方面與農業強國的差距正逐年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