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 內容詳情
2015-2016年我國農作物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農作物 2016-02-26 14:30:42

  據我國農作物行業現狀分析,近年來,我區組織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建立新品種引進、展示和示範基地,加快推廣一批農作物新優品種,為全區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保障糧食安全和蔬菜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現對2015-2016年我國農作物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我區現有品種已不斷受到市場的挑戰。當前,全區實施兩區建設,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迫切需要優質、高產、抗病新優品種支撐。因此,抓好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對提速農作物新品種科技成果轉化、優化農作物品種布局、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發展現代農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2015-2016年我國農作物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一、全區農作物品種推廣現狀

  1、良種推廣成效顯著

  近5年來,我區加大良種示範推廣力度,全區共引進各類農作物新品種320餘只,經試驗、展示示範,在生產上推廣應用156隻,使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提高到96%,一批優良品種在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有力促進了糧食生產穩定、農業結構調整和主導產業發展。在糧油生產上,常規晚粳稻以推廣應用秀水 134、浙粳88、嘉58、嘉禾218等為代表的高產、穩產、優質、抗倒伏、抗逆性強品種為主;雜交晚稻以甬優系列為主;小麥以揚麥20為主;油菜以浙大 619、浙油50、中雙11等高產高油雙低品種為主。在旱糧生產上推廣應用優質高產毛豆3號、浙農6號大豆和先甜5號玉米等品種。在瓜菜生產上,推廣應用白雪春2號蘿蔔、越蒲1號瓠瓜、錢塘旭日番茄等優良品種,推動了以適應設施栽培為主攻方向的蔬菜瓜果產業快速發展。

  2、展示示範優質高產品種

  我區各級加大投入力度,通過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建設了一批新品種試驗、展示示範和良種生產基地等種業基礎設施。目前,全區建有新品種試驗、展示示範基地12個,已展示農作物新品種300餘個,示範150餘個。通過展示示範,湧現了一批優質高產品種,如甬優538、春優84晚稻,浙油51油菜,浙鮮9號大豆,金銀208玉米,甬甜5號甜瓜,黃妃櫻桃番茄等。2014年,甬優538雜交晚稻攻關田(1.3畝)畝產達836公斤, 甬優538雜交晚稻百畝示範方畝產達786公斤。

  3、加強宣傳推廣力度

  近年來,每年在全區性的水稻、旱糧及蔬菜生產技術培訓會上,及時推出一批試驗中表現較佳的農作物新品種,供廣大種植戶選擇,並進行因種栽培技術講解和有關技術資料發放。每年組織有關鎮(街)農技人員、專業種植大戶考察農作物新品種的品比試驗區與示範區,讓他們親身感受新品種的特徵特性,以利引導廣大農戶種植農作物新品種。同時,通過送科技下鄉、開展科普諮詢和農技人員的「雙聯」活動,送農作物新品種給農戶示範種植,起示範樣板和以點帶面的作用,並開展技術諮詢和田間指導等多種形式服務,提高了技術到位率,讓廣大農戶看得見、摸得著,加快了農作物新品種的示範推廣力度。

  4、農戶對良種需求迫切

  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與推廣,對全區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產增收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由於農作物新品種的增產增效作用已被廣大農戶所認識,農戶對農作物新品種的需求十分迫切。我們在有關鎮(街)開展調研時,就深切感受到廣大種植戶對新品種的這種迫切心情。同時,種植戶對新優品種的迫切需求,也對廣大農技人員開展種子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開展地方特色品種種質資源保護

  農作物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按照省農業廳《關於組織開展全省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區完成了蔬菜、豆類、茶果、麻類、花卉等5大類作物的資源普查任務。全區共收集種質資源36份,並對《農作物種質資源基本信息登記表》和《農作物種質資源主要特徵特性登記表》進行匯總分類。通過對普查數據分析、審核,充分挖掘開發地方特色品種資源,重點組織開展一刀種蘿蔔、五月拔大豆等地方特色品種鑑定、評價和提純復壯工作。

  二、存在問題

  1、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新品種引進、試驗、示範是一項技術要求高,專業性強的工作,必須由專業的農技推廣機構來做。而目前,區級農業項目資金和各種扶持資金主要向大戶和企業傾斜,資金投向出現偏向,使承擔新品種引種、試驗、示範、推廣的農技推廣機構只能得到很少的資金,往往入不敷出。由於缺少資金投入,新品種試驗、展示、示範任務難以落實或難以進一步開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區農作物新品種的示範推廣步伐。

  2、新品種引進未試先推

  近年來某些種子經營戶引進新品種未經試種,在不了解新品種的特徵特性和栽培技術情況下,盲目推薦給農戶大面積種植,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如 2012年個體經營戶李某引進捷如美蘿蔔秋播品種,在不掌握品種特性的情況下銷售給農戶用作早春蘿蔔栽培,導致150畝蘿蔔提早抽薹,給農戶造成損失6萬餘元;2013年個體經營戶董某未經試種將雪松65松花菜種子銷售給蔬菜種植大戶,導致80畝松花菜花球發育不良,給農戶造成損失5萬餘元。

  3、良種繁育基地不夠穩定

  由於種糧效益偏低,現有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種子繁育基地穩定性差,直接影響到種子產量和質量。目前,土地流轉後每畝承包費在1300元以上,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加上繁育種子需要去雜保純等工序,增加了勞動力成本,而種子收購價一般比合同定購糧加價10%左右,經濟效益偏低,影響了繁種積極性。其它如鮮食大豆種子利用異地氣候條件適合繁育大豆良種且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在省外建立良繁基地,但在種源緊缺的情況下種子數量和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4、地方傳統品種和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低

  我區在地方種質資源方面雖然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著投入不足、保存分散、資源難共享等問題。由於缺乏投入,原來具有特色的青皮茄子等種質萎縮、種性退化。

  5、種子技術推廣力量薄弱

  區種子管理站專業從事農作物種子技術工作的只有4人,面對繁重的種子技術服務工作,深感技術力量不足。鎮(街)真正在一線從事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也比較少,而大多為一人多崗的兼職人員,雖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缺乏種子方面的專業技術知識。村級大部分沒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多是村幹部兼職。因此,區、鎮、村三級出現了斷層現象,這影響了農作物新品種的示範推廣力度。

  三、對策建議

  1、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政府有關部門要大力扶持農作物新品種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要切實增加對區級種子管理部門、科研單位的科研專項經費投入。建議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用於實施現代農作物種業工程,重點扶持現代種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種子種苗生產繁育基地建設、品種引進、良種創新與展示示範推廣平台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資現代種業。要加大金融支持,對科研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種子種苗品質優良、管理規範的現代種業生產經營單位,特別是「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企業,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提高貸款額度,實行利率優惠,農信擔保公司要優先提供擔保服務。

  2、加強農作物品種管理

  要建立新品種引進管理登記制度,在新品種推廣前,必須進行試種、試驗、示範,了解掌握新品種的特徵特性及栽培技術。對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新品種要嚴格遵守《種子法》有關規定,必須通過審定後才能進行推廣。同時,要加強品種權保護,加大對侵權假冒行為處罰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農作物新品種的引進、展示示範基地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國內外育種單位來我區展示示範新品種。農技部門建立新品種試驗、展示示範基地,每年推介一批糧油、蔬菜等農作物主導品種,引導和帶動農民應用新優品種,提高全區良種覆蓋率。同時要根據我區農業生產發展實際需要,深入分析現有品種狀況,優化品種布局,因地制宜地做好主推品種、搭配品種、儲備品種和特色品種的規劃。按照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制定退出機制,逐步消除品種多、亂、雜的現象。

  3、加強新品種引進、展示、示範推廣

  建立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展示、示範基地,加快新優品種推廣應用,充分發揮良種增產增效作用。一是建設2家區級以品種展示和工廠化育苗中心生產種苗為一體現代種業基地,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國內外育種單位來我區展示示範新品種,形成機制健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供種供苗體系。二是在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建立15個新優品種適應性擴展鑑定和豐產示範基地。通過新品種擴展鑑定以充分展現品種特徵特性為主要目的,篩選適宜我區推廣的新品種,同時開展新品種豐產栽培技術試驗,總結示範品種配套栽培技術,讓示範展示區成為周圍農戶可看可學的樣板。三是加強宣傳工作。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新品種宣傳,印發示範品種介紹和栽培技術要點,對農戶進行培訓和宣傳。在作物生長適宜時期,組織農技人員、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和新聞媒體等進行現場觀摩,以達到宣傳和引導農民種植優新品種的目的。

  4、建立穩定的良種繁育基地

  加大對良種繁育基地投入,不斷改善生產條件,保障基礎設施配套。鼓勵和支持種業企業採取土地流轉或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良種生產基地,增強良種生產能力。建立良繁基地生產保險、良種訂單獎勵、土地流轉補償補助等多種形式的扶持機制。利用異地氣候條件適合繁育大豆、玉米、馬鈴薯等良種生產且成本較低的優勢,在省外建立一定比例的良繁基地,不斷擴大種源,提高供種能力。

  5、加強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開發利用

  開展地方特色種源調查,建立大豆、蘿蔔、芥菜、茄子、南瓜等地方種質資源保護目錄,予以分類分級保護。充分挖掘傳統農業品種資源優勢,支持農業科研單位組織開展對我區傳統名、特、優農家品種收集整理、提純復壯、改良繁育和栽培技術研究,,建立區級農作物優良品種資源庫,積極推進優勢種質資源共享,加強地方特色優勢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和有序開發。

  6、完善種子技術服務體系建設

  明確區級種子管理部門在新品種引進上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農作物新品種引種、試驗、展示、示範和推廣,加快種子科技成果的轉化;加強對引種工作的管理,確保種子質量和市場秩序。進一步健全和穩定種子技術服務隊伍,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種業人才隊伍素質,區級部門要加快引進和補充技術人員。加強鎮村級農技隊伍力量建設,鎮(街)應配備一名專業性強的農技人員兼職種子技術服務,能夠承擔品種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村級要配備一名農業技術人員,以協助區級或鎮(街)農技人員做好品種的試驗、示範與宣傳工作。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農作物相關研究報告
農作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