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 內容詳情
水電行業環境
 水電 2018-11-15 15:36:56

  2017年,全球新增水電裝機容量為21.9GW,其中包括抽水蓄能新增裝機量3.2GW。水力發電作為最大可再生能源,單位發電量產生碳排放量僅次於風能發電。以下對水電行業環境分析。

  水電行業環境分析,2018年1-8月份中國水力發電量產量達7158.8萬噸,水電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1-8月份產量達7024.4萬噸,累計增長4.7%;2018年8月份水力發電量產量為1271.3萬噸,2017年8月份水力發電量產量為1167.9萬噸,同比增長5%。

  2018年1-8月中國水力發電量行業產量及同比增長情況

水電行業分析

  雖然存在棄水等問題,但水電行業2017年的「日子」幾乎過得四平八穩。國內主要水電上市公司近日陸續發布的2017年業績預告顯示,受益於政策利好和來水量豐富等因素,長江電力、華能水電、桂冠電力、黔源電力、三峽水利等水電上市公司業績呈現上升走勢。現從三大建議來分析水電行業環境。

  1、建立環境影響的評估制度

  水電行業環境分析,建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是為了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前就可能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對周圍的地質、植物、環境地質等進行調查,預測,對可能會因為建造產生的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行預測分析並且做好相應的防範處理。建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是將水利水電工程的開展和環境的保護結合在一起的有效的方式,通過對周圍的環境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分析,為工程開展地理位置的選擇提供相應的參考性數據,降低因為不合理的選址造成的生態環境的破壞。

  2、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工程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

  需要將環境保護意識貫穿在工程建設和開展工程設計全過程中。水電行業環境分析,這就需要在設計階段按照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進行工程施工設計,為生物的生存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同時應該在施工建設中,建立環境影響監督機制,對工程開展造成的環境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3、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儘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防止和緩解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的有效措施。水電行業環境分析,水利水電工程給一定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是長期性、持續性的,僅僅憑藉該地區的力量難以有效緩解工程帶來的不利影響。建立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將水利工程施工建設的一部分資金投入到生態環境的保護中,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水電行業環境分析,除建設成本增加之外,我國水電行業還臨著另一個棘手問題——雲南、四川兩個水電大省的大量「棄水」。棄水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消納,消納不暢一方面因經濟增速下降、電力消費增速下降,電力市場供大於求,東部省份不得已削減甚至拒絕西部水電;另一方面也因電量外送通道建設相對滯後。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水電相關研究報告
水電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