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2年勁酒占我國藥酒公司市場數據的88%,藥酒具有藥食同用的特點,因此藥酒的適用範圍日益廣泛。藥酒行業競爭不斷加劇,以及消費者認知的逐步提高,高端藥酒市場將成為行業主要增長點。以下對藥酒區域產業布局分析。
隨著全民保健意識的增強,特別是2020年以來疫情的持續影響,大健康產業進入全民需求時代,從行業環境來看,藥酒這一符合健康趨勢的產品將成為市場爭奪的重地。2022-2027年中國藥酒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藥酒消費稅由20%降為10%,這項重要的供給側改革新政,為養生酒行業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
藥酒應用於防治疾病,在我國醫藥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劑型之一,在國內外醫療保健視野中享有較高的聲譽。現從東南西北四大區域來分析藥酒區域產業布局。
我國東部包括江、浙、滬、閩等地區,臨海傍水,溫熱多雨,相對其他地區濕熱之氣較重,對人體的消化系統有一定影響。該地人群體質較為嬌弱,容易出現脾胃病、皮膚病等。東部地區泡藥酒時,酒精度應偏低,藥性平和一些。一般白酒度數在40度左右為好;黃酒酒精度低,但藥效較白酒略差些。針對東部地區的特點,推薦以下兩款泡酒方。
1、五精酒
取枸杞子500克,松葉600克,黃精400克,白朮400克,天冬500克放入砂鍋中,加水煮到10升(若無大砂鍋可分次煮);細曲研末,備用;糯米瀝半干蒸熟後,倒入缸中待冷,加入藥汁和細末,拌勻,密封,置保溫處,21天後去渣備用。五精酒一方以釀造法製成,不寒不熱,溫潤和平,能夠健運脾胃、補益精血、祛風除濕,是延年益壽的佳方。適合於各年齡段人群,對體倦乏力、食欲不振、頭暈目眩、鬚髮早白、肌膚乾燥、瘙癢等症,都有療效。
2、楊梅酒
江浙一帶還有泡楊梅酒的習慣。製作方法:將楊梅洗淨後用鹽水浸泡1小時,瀝乾水分後晾乾,在泡酒容器中一層楊梅一層冰糖地鋪好,然後加入白酒,沒過楊梅幾公分即可,放置陰涼處釀製20天左右。常喝有止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藥酒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辨證選方,肝腎功能不佳者、兒童及月經期女性不宜服用。
我國南方主要包括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該處水濕之地偏多,炎熱時節相對較長,冬季雨雪天氣較少,人的肌膚腠理較為疏鬆,易受外邪侵襲,一般多見時疫溫熱型疾病和風濕痹症,如病毒型傳染病、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南方泡藥酒,除了普遍使用具有溫陽補腎、壯骨、舒筋、氣血雙補等功效的藥物外,還多用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品,如久負盛名的史國公藥酒、異蛇酒、三蛇酒、天麻酒、木瓜酒等。以下介紹兩款南方泡酒常用方。
1、補腎強腰酒
取淫羊藿30克,桑寄生30克,巴戟天30克,木瓜10克,杜仲10克,牛膝30克,秦艽30克,防風30克,當歸30克,川芎18克,桑枝30克,熟地黃20克,茯苓45克,炙甘草30克,用冷開水快速洗淨瀝乾,再將藥物置於磨口玻璃瓶或瓷瓶內,用2500毫升白酒浸泡,加冰糖50克,密封瓶口,置陰涼避光處,30日可取酒服用。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常喝可補肝腎、壯腰膝,適用於風濕關節炎、肝腎虧虛兼有風濕的腰腿疼痛、骨質增生等疾病。
2、養血駐顏酒
取枸杞子45克,西洋參15克,龍眼肉60克,當歸45克,山藥60克,紅棗45克,洗淨後放在適宜浸泡的容器內,加入54度糧白酒1500~2000毫升,密封浸泡30日即可。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功效為補血、養血、駐顏,尤適合女性飲用,可防治血虛氣弱、面色萎黃等症。南方夏季一般不宜飲藥酒,平時可在中餐或晚餐前後1小時飲用,不宜睡前飲。
西部地區包括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以及內蒙古、廣西。西南地區水資源豐富;西北地區缺水,且氣溫偏低。中醫認為,地域差異會導致體質不同,西部地區因其特殊性又分成幾種情況:1.氣虛、陽虛體質者多分布在西部、東北部,人容易出現感冒、胃下垂、虛汗、呼吸短促、腹瀉、水腫及腰腿痛等症;2.南部和東部高溫多雨,濕熱、痰濕體質者多,易患粉刺、瘡癤、黃疸等疾病;3.而在多風、乾燥、強紫外線輻射的地區容易產生陰虛體質,易患咳嗽、乾燥綜合徵、甲亢等陰虧燥熱之病。西部地區泡藥酒,一般酒精度較高,一年四季均可飲用。以下推薦幾個泡酒方,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1、人參麥冬酒
取人參5克,麥冬10克,熟地10克,黃精10克,五味子10克,白酒1000~1300毫升,密封浸泡1周後即可服用。每次15~20毫升,每日兩次。該方能夠益氣養陰,適用於病後體虛及神經衰弱者,無病者常飲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但是有舌苔黃膩、口苦口乾、皮膚油、大便黏膩等症狀的濕熱、痰濕體質者禁服。
2、益氣活血酒
取黃芪6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白酒2500~3000毫升,密封浸泡1周後服用。每次15~20毫升,每日2次。該方可益氣活血通絡,適用於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肢體麻木、口角流涎或遺尿失禁,屬氣虛血瘀體質者。有活動性出血、血壓控制不理想者禁服。
另外,一切含有有毒成分(汞、砷、鉻、鉛等)的礦物藥,如雄黃、硃砂等,均不適宜浸泡成藥酒。我國的多位皇帝,如唐太宗等,都是因為服用含鉛、汞的丹藥、藥酒而喪命,需特別注意。
我國北方主要包括京津冀、黑吉遼、河南、山西等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量較少。北方人一般口味較濃烈,喜食肉食,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發病率較高。由於天氣寒冷,還易導致陽氣不足。冬季是飲用藥酒的最佳時節,而從冬至前後到次年開春,正是人體補陽氣的好時機。北方泡藥酒應以補益、安神、祛風濕為主,常用中藥材包括人參、鹿茸、冬蟲夏草、肉蓯蓉、枸杞、五味子、川牛膝、蛤蚧(去頭足)及蛇類(去頭及內臟)等。以下推薦常用的兩款泡酒方。
1、枸杞酒
取枸杞子200克,洗淨放入玻璃瓶中,倒入38度白干酒1000毫升,加蓋蓋嚴,放置避光處,浸泡5天後即可飲用,飲用前搖動數次。善飲酒者每次30~50毫升,不善飲者每次15毫升;每日兩次。常喝可滋補肝腎、益精養血,適用於肝腎不足引起的早衰、陽痿、腰酸體倦、耳鳴頭暈、健忘等症。
2、三七紅花酒(外用)
取三七50克,川牛膝30克,切成小段;紅花30克,揀淨雜質;三藥放入玻璃瓶中,倒入50度白干酒500毫升,加蓋蓋嚴,避光浸泡30日後即可使用。該方為外用方,有活血散瘀、祛風濕、止痛之效,適用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腫疼痛,風濕性關節痛。用時反覆取適量藥酒外擦患處或疼痛部位至發熱,用衣被保暖,每日2~3次。孕婦及失血者禁用。需注意的是,一旦藥酒出現下述幾種情況,就不要服用了:質地渾濁(有效成分被氧化)、絮狀物明顯(有效成分變質、析出)、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由於藥酒的種類都是根據配入的不同功效中藥材而分類,藥酒作用也各種不同。當下,我國藥酒釀製不僅繼承了傳統製作經驗,還吸取了現代科學技術,使2022年的藥酒生產趨向於標準化。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藥物其有效成分分解出來,通過酒就能很好綜合溶解,同時行業為了加強質量管理,還把藥酒規範列為國家藥典的重要內容。
以上就是藥酒區域產業布局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