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證監會釋放支持信號,氫能板塊迎短期提振
3月11日,中國證監會召開會議強調增強資本市場對未盈利科技企業的包容性,並明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受此影響,3月12日氫能相關公司股價集體走高:億華通單日漲幅達13.06%,重塑能源、國富氫能分別上漲超3%。這一政策動向不僅為氫能行業提供了潛在融資窗口,更折射出資本市場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持續關注。
證監會對科創板上市標準的優化,為氫能等戰略新興產業提供了關鍵支持,短期提振了市場信心並加速企業IPO進程。然而,行業仍需直面商業化落地難題——如何通過技術疊代和資本助力實現從「燒錢」到盈利的跨越,將成為檢驗政策成效與產業成熟度的核心指標。隨著優質案例的示範效應逐步顯現,氫能產業鏈有望在政策紅利與市場機制共同推動下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證監會此次會議重申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核心聚焦於優化科創板的制度包容性。根據現有規則,符合「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且產品獲國家批准」的科創企業可適用第五套上市標準。自2023年8月監管層提出「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後,科創板未盈利IPO受理顯著放緩;截至2024年3月9日,科創板在審企業僅剩18家,同比減少78%。此次政策重申恰逢市場情緒回暖及審核庫存降低的窗口期,為氫能等資本密集型產業提供了關鍵融資機遇。
當前多家氫能公司正積極籌備科創板上市。例如,國氫科技啟動IPO保薦招標,明確要求保薦機構具備3家以上科創板成功案例;重塑能源在港股上市後,亦重啟科創板輔導程序。這類企業的共同特徵是:研發投入高、業務處於商業化初期且普遍虧損——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億華通預虧4.53億元,國富氫能預虧1.92.32億元,均因訂單波動及應收帳款問題拖累利潤。科創板對科創屬性和財務真實性的嚴格審核,或將成為其能否突破融資瓶頸的關鍵。
儘管氫能被視作綠色轉型的核心賽道,但技術疊代、成本壓力及短期盈利難題持續存在。此前已有國富氫能、重塑能源等企業在科創板折戟後轉投港股市場。業內人士指出,科創板對「硬科技」含量的高要求,可能進一步篩選出具備長期競爭力的企業;而港股市場憑藉更寬鬆的融資環境,成為部分企業階段性選擇。未來行業拐點的到來,既需要政策端持續提供制度保障,也依賴技術突破帶來的規模化降本效應。
總結:資本市場改革與產業發展的共振效應初現
2025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式拉開帷幕。正在博鰲參會的畢馬威中國董事、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能源及天然資源行業主管合伙人蔡忠銓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三年,能源行業的細分領域將呈現多元化、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的特點。氫能、儲能、智能電網配套技術將成為增長最快的「黃金三角」。(上證報)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