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分析 農膜其他 內容詳情
農作物機械化水平躍升:山西交出高質量發展答卷
 農作物 2025-03-21 08:52:18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山西省農機化進程取得顯著成效,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6.9%,超全國平均水平。全省通過強化政策支持、創新技術應用和優化裝備結構,破解了丘陵山區等區域的「無機可用」難題,並形成多個國家級典型案例。

  一、政策驅動與資金保障助力農機化提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作物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山西省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6.7549億元,同比增長8.79%,有效緩解了機補資金缺口問題。該政策惠及農戶5.27萬戶,補貼機具達7.02萬台,推動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1881萬千瓦。通過精準投放補貼資源,重點支持大型化、複合化、智能化裝備發展,加速了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為農業提質增效奠定堅實基礎。

  二、技術攻關破解「無機可用」瓶頸

  針對丘陵山區、雜糧種植和中藥材加工等機械化薄弱環節,山西省引進並研發15種小型輕簡化機具,突破馬鈴薯收穫、穀子精量播種等關鍵技術難點。同時,推廣稷山板棗、隰縣玉露香梨等6個特色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解決方案,併入選全國典型案例。通過「智能農機+水肥一體化」模式在玉米生產中的應用,大同市成功將單產提升與全程機械化結合,相關經驗被列為國家級智慧農業建設標杆案例。

  三、減損增效推動作業水平全面提升

  2024年山西省以機收減損為核心抓手,將小麥、玉米機收損失率分別控制在0.937%和1.6%,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通過強化技術培訓與標準化操作推廣,農戶對精準作業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有效提升了糧食收穫效率和資源利用效能。

  四、服務模式創新賦能農業現代化

  山西省著力培優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推動服務模式向多元化、專業化方向升級。全年重點打造「特優農業機械化示範項目」,通過技術集成應用與經營主體能力提升,加速小米、油料等特色產業的初加工機械化進程。當前全省已形成以智能裝備為核心、全程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五、安全生產與質量監管築牢發展根基

  在推進機械化進程中,山西省同步加強農機安全風險防控和質量鑑定能力建設,全年未發生重大農機安全事故。通過完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保障了新裝備新技術的安全高效應用,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展望未來:2025年山西省計劃推動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77.8%,力爭農機總動力突破1930萬千瓦。通過深化「政策+技術+服務」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持續攻剋薄弱環節機械化難題,加速構建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的農業機械化體系,為全國提供可複製的山區農業現代化經驗。

延伸閱讀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門推薦

相關資訊

更多

免費報告

更多
農作物相關研究報告
關於我們 幫助中心 聯繫我們 法律聲明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895號
閩ICP備09008123號-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