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貴州省貴安新區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不斷探索創新路徑,通過優化種植結構、強化科技支撐和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等舉措,推動糧食穩產增效。近日,該區圍繞春耕生產與水稻產業提質增效展開專項調研部署,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水稻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在高峰鎮龍寶村的示範田塊中,新區農業部門正穩步推進水稻育秧及移栽工作。通過深入分析當地氣候與土壤條件,技術人員科學篩選高產優質品種,並探索"稻+魚""稻+菜"等立體種養模式,有效提升了單位土地綜合產出率。這種因地制宜的選擇策略,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底線,又為農民增收開闢新路徑。
調研組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數據顯示,新區通過政策扶持已培育23家示範性種養大戶,帶動周邊農戶土地流轉面積達1.2萬畝。這種規模化經營模式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更推動了機械化播種、無人機植保等先進技術的普及應用。
在水稻育秧現場,智能溫控大棚與自動灌溉系統展現出顯著優勢。新區正著力推進"藏糧於技"戰略落地,通過建立專家指導團隊、開展田間技術培訓等方式,使農戶掌握精準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當前已實現農機裝備覆蓋率85%,機械化插秧效率提升40%以上。
從播種到收割的每個環節都被納入精細化管理體系。新區建立春耕生產進度台帳,緊盯育苗成活率、移栽密度等關鍵指標,確保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同時通過設立效益評估機制,重點監測農民收入增長幅度和科技應用成效,形成"產前指導產中服務產後營銷"的全周期服務體系。
調研要求及時總結示範田塊的成功做法,將優質品種篩選技術、機械化作業模式等經驗向全區推廣。通過舉辦現場觀摩會和技術下鄉活動,實現先進種植理念與實用技能的快速普及,帶動更多農戶參與現代農業發展。
此次調研部署充分體現了貴安新區以春耕生產為切入點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決心。通過系統整合資源要素、強化科技支撐和創新經營機制,該區不僅鞏固了糧食安全基礎,更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未來將持續深化"稻+N"模式探索,讓科技之光照亮希望的田野,為全省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貢獻可複製推廣的經驗樣板。
(註:本文數據來源於公開報導中的具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