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4月7日,商務部及海關總署聯合發布新規,宣布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這一政策聚焦於戰略性資源的國際布局優化,將直接影響全球高端製造業供應鏈結構。分析指出,此次調整既是對國內稀土產業優勢的鞏固,也為國際市場價格體系重構埋下伏筆。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根據新規內容,本次出口管制主要針對含鏑/鋱的釹鐵硼永磁材料及釤鈷永磁材料。前者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風電等高端製造領域,後者則多用於軍工和航天設備。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國釹鐵硼總產量中約20%依賴出口,但實際受管制影響的僅是其中含中重稀土成分的部分產品。政策明確保留合規申報通道,表明中國在保障關鍵資源安全與維持國際供應鏈穩定間的平衡考量。
分析顯示,出口管制將導致國內外稀土材料定價機制脫鉤。受限於供應渠道收窄,海外市場對含中重稀土釹鐵硼的需求可能推動其溢價上漲。而國內市場則需依賴國內配額和需求景氣度決定價格走向。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國內稀土開採指標調整將成為影響市場供需的關鍵變量,政策導向與產業擴張的互動將重塑全球定價權格局。
此次管控升級折射出中國對稀土資源的戰略性定位。作為對抗外部經濟波動的重要抓手,稀土產業正成為維護產業鏈安全的核心領域。中重稀土因其在高性能磁材中的不可替代性,其出口管制不僅強化了技術制高點掌控,更通過"以質換量"的供給調整,推動全球高端製造供應鏈向中國聚攏。
政策明確指向中重稀土及其下游應用領域,相關產業布局企業迎來戰略機遇。機構普遍認為,在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需求持續擴張背景下,鋱、鏑等稀缺元素的供需缺口將長期存在。建議重點關注具備資源儲備優勢及深加工能力的企業,把握稀土材料在高端製造賽道的價值重估機會。
綜上所述,此次出口管制標誌著中國稀土產業政策從"數量管控"向"質量導向"的轉型。通過精準調控關鍵戰略物資的國際流動,既鞏固了國內產業鏈主導地位,也為全球供應鏈重構提供了新坐標。隨著國內外價格體系分化與技術壁壘效應顯現,中重稀土及相關材料的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
當地時間4月24日,川普簽署行政令允許海底採礦,外媒稱此舉旨在加大對深海稀土礦物開採力度。白宮前高級經濟官員、美國前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布羅德曼稱,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讓美國政府慌了。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